核桃编程:铸造少儿的科学大门之匙

当13岁的比尔·盖茨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设计时,一定不会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有数以万计的青少年也在这个年龄对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2017年开始少儿编程获得融资的消息就接连不断,整个行业进入爆发前夜。

近日,为IBM、腾讯、华为等国内外顶尖企业输送无数高端IT人才的蓝桥杯科技竞赛正式开幕,并首次引入scratch少年组比赛。少儿编程赛道持续领先的核桃编程,则成为本届蓝桥杯青少年创意编程组的协办单位。

挑战:行业处于早期,未形成统一标准

即便对比其他教育行业市场的低温,国内的少儿编程市场发展显得尤为迅猛,但整个行业仍处在早期,并未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

2005年,钱学森发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对少儿编程行业来说,这一答案并不复杂。虽然从国家层面多次发布重要政策,但目前通过在校内的方式学习编程并不可行。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操作平台和教研体系不完善、学校尚未真正重视等原因,导致成熟的教学人才严重匮乏,逐渐成为少儿编程大幅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所以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蓝桥杯做为全国IT行业权威的科技竞赛就成为少儿编程领域寻求背书、发现人才、树立行业标准,在更大范围内获得认可的有效途径。蓝桥杯从2010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覆盖全国1200余所高校,累计参赛人数达到近20万人,向软件行业输送了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机遇:发力教研,构建行业标准化体系

核桃编程能协办本届蓝桥杯并非巧合,近两年,虽然在政策扶持与资本加持扩张下,行业迎来爆发,但在实际的市场推广中,问题逐渐凸显。但正是这样的市场现状,却给了核桃编程脱颖而出的机会。

核桃编程自2017年成立后,历经一年多发展,目前学员已遍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包括美、英等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日在线活跃人数超两万人,学员续 率及转介绍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而且核桃编程团队目前全职人员已超过250人,其中教研开发及教学服务人员占比超80%。

核桃编程的课程体系设置参考CSTA(Computer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美国计算机科学的教育标准及ARCS动机设计模型优化课程体验,同时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进行研发设计,确保知识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另一方面,核桃编程已与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velty,

Originality, Creativity简称NOC)建立合作关系,也积极保持与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在内的国内外顶级学府的交流互动,以共同探索少儿编程教育领域新目标、新趋势。

协办权威赛事、联合高校开展教研,在课程内容及师资上的积极布局与探索,让核桃编程有了在行业中崭露头角的底气和机会,也因此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拥有更强的实力扩展师资团队,保障课程体系的可延续性。

正如“少儿编程之父”——麻省理工的米切尔·雷斯尼克教授在《终身幼儿园》一书中指出的:想帮助年轻人做好准备,让他们在一个创新型 会里生活得更好,方法之一就是确保他们有机会追随自己的兴趣,探索自己的想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少儿编程的火热正是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勇于探索和思考,让孩子在面对将来的未知世界时,不至于太过茫然无措。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19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