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6年前就和四川结缘 曾在德阳进行使用寿命检测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24日9时,港珠澳大桥就将正式通车。这一消息,让地处祖国西南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四川建院)结构技术中心主任何伟十分激动。6年前,西南交通大学与四川建院在德阳就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桥面板疲劳性能进行试验,何伟有幸参与其中。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其设计使用寿命为120年。“我们的试验就是检测其设计寿命期限内是否会出现疲劳开裂。”何伟说,经过长达半年的试验后,监测到的数据均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使用120年没问题。

四川建院结构技术中心,是6年前进行试验的场所。

每天24小时不间断试验长达半年

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何伟来到了四川建院结构技术中心。这里就是6年前进行试验的场所。当年按照设计图纸缩小20倍建造的试验模型主体结构,如今仍然保留在此。

何伟回忆说,这个研究项目是受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委托的,是港珠澳大桥所有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子项。“我们试验的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桥面板是钢桥面板,它的突出优点就是自重轻、承载能力强、施工周期短,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出现疲劳开裂。”何伟说,这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很多大桥在使用正交异性桥面板之前,都要做疲劳试验进行验证,看到底能不能达到设计的使用寿命。”何伟表示,虽然理论上可以计算,但算得不够精准,必须通过试验之后,才能安心地放上桥梁。

为此,何伟和几位同事以及西南交通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试验。由于疲劳试验需要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因此,科研人员被分成了三班,每个班负责监测8小时。

当年按照设计图纸缩小20倍建造的试验模型主体结构,如今仍然保留在此。

监测数据表明120年使用寿命没问题

除了时间长、强度大以外,试验还要考虑各种复杂条件。据介绍,当时,科研团队通过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小试件及大试件仿真模型,对港珠澳大桥不同截面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

“正交异性桥面板的尺寸、厚度、倒角弧度不一样,都会影响使用寿命。”何伟说,变化的荷载也会让桥梁产生疲劳。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一个人能挑100斤,你让他挑100斤没问题,但你让他挑80斤走上几十公里,他就会疲劳。

为准确测试数据,当时实验室还引进了一套先进的结构加载系统。

“我们对它进行正弦波荷载试验,波峰值大约给几十吨力,波谷大约给几吨力,这样循环往复进行荷载试验,最终得出结论。”何伟说,“一般一组构件我们可能就试验200万次,但港珠澳大桥我们大大增加了试验量,达到三四百万次。”

最终,各项监测数据均表明,港珠澳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没有问题。

听到港珠澳大桥将正式通车的消息,何伟说:“听到这一消息很高兴。2012年,我们做的试验的成果能够体现在这个项目上,心里很激动,也倍感骄傲。”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 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料微信关注:ihxdsb, 料QQ:338640571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18年9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