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软件真的要下线吗?

近日乐清姑娘被滴滴司机杀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滴滴出行软件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浪尖,很多人都讨伐滴滴平台,认为滴滴打车应该下线。是否真的要这样?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看滴滴打车推出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改变了打车格局。滴滴打车未推出前,我们打车途径只有出租车,拒载、不打表、违规跳表、绕路等现象屡见不鲜,出租车的“皇帝女不忧嫁”让我们感到无奈。滴滴出行面世后,竞争格局令出租车服务得到很大改善。

2、改变了坐车环境。滴滴打车未推出前,出租车给我们的感觉不怎么的,很多车体残旧,车内的烟味、内饰破烂、环境卫生让你感到不舒服。在夏天部分司机为了省油而不开空调,坐在里面满身是汗;部分车由于保养不足,存在安全隐患。而滴滴打车大多数为私家车,对车辆爱护、保养方面是出租车无法对比的。

3、节省了打车时间。以前出外坐出租车,“打车难”成为大家的共鸣,较为偏僻的区域鲜有出租车出没,闹市旺区叫车人多,20分钟候车时间是常见的事,遇到上下班或司机交班时段等候时间更长。滴滴出行推出后,大大改善了这局面,“专车”接送。

4、丰富了出行方式。以前坐出租车,大家都会感觉到司机“择客”现象严重,短距离的不载,长途的不载,就算接单也要加价,在赶时间的情况下你只能干着急。滴滴打车则不同,只要接单了,远近均去,且明码实价。

既然滴滴出行这么多好处,难道就没有问题吗?不是的,滴滴出行还在发展当中,很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

1、准入退出机制不完善。“空姐被杀案”发生后,滴滴出行进行了整改,加强了滴滴车辆和司机的准入机制,但成效不明显,线下还有很多乱象,非注册司机、非注册车辆现象普遍存在。近期笔者滴滴打车时曾碰见此类情况,提出疑问后司机给出解释是“注册车辆维修保养还车用一下”、“都是本人的车辆”、“家人、朋友有事,临时替代开一下”等等。这样的车辆应该不是笔者第一个碰到的,为何还可以满街跑接客呢?我想这是平台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2、缺乏监督、提示机制。很多车辆注册滴滴平台后,往往就是一劳永逸,背后的乱象得不到监督。从笔者的认知当中,未见滴滴出行平台有市场监督员的说法,也没看到监督情况 道;遇到非注册车辆或司机时,平台也没有提示旅客核实,更不说监督了。司机为了省去平台费用,接到旅客后私下接单,平台也没有相关安全提示,操作简单。

3、应急流程不规范。从乐清姑娘被杀后揭发的情况来看,浪费时间太多,追查车辆途径不畅,假如流程完善一点、途径顺畅一点,那可爱的小姑娘是否得以生存呢?当然了,滴滴平台拒绝查询车辆及司机信息是可理解的,毕竟涉及到个人私隐信息问题,应该得到保护。但是这不能作推辞,如果查询人提供真实乘客信息后,是否应该区别对待呢?警察出面了是否要重视呢?这是平台需要考虑和完善的地方。

滴滴平台未推出前,涉及出租车伤害乘客事件也有发生,是不是滴滴打车软件下线后就能杜绝这样事情发生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心难测”,不能保证哪种公共交通工具是安全的,司机心里想什么常人无法洞悉。如果滴滴出行软件下线了,那些黑车更有市场,乘客的安全更得不到保障。但是,“顺风车”软件下线我觉得是必要的,因为滴滴平台的顺风车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与国家规定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相背驰。

现在相关管理部门约谈滴滴出行,摆在滴滴出行平台面前的问题是很严重的,必须要严正以待,不能只为了谋求利益而忽悠了事,漠视生命。深入完善平台机制,查缺补漏,真正落实整改,确保人民乘车出行安全势在必行,真正实现“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的结果。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有不同意见可留言或关注,共同探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7月23日
下一篇 2018年7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