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赋-吴川斌

吴川新市,唐虞旧疆。星分张翼,郡属高凉。称象郡于秦时,址遗平定;更县名于隋代,府建吴阳[1]。地扼琼雷要道;龙盘茂湛脊梁[2]。东濒沧海,朝潮夕汐;中贯鉴江,源远流长。西挈鸡冠而闻廉化;北邻鹅岭而望电阳[3]。南海之滨,聚水魂而腾瑞;雾山之麓[4],蕴岭魄而发祥。水秀山明,此乃人文之地;粮丰物阜,斯为鱼米之乡。莺歌草嫩;蝶舞兰芳。银滩百里;翠樾千冈。树经冬而不谢;花未春而先香。濒南海而耸双峰,云蒸霞蔚;襟三江而带四水[5],鱼跃鸥翔!

观夫鉴江水,浩汤汤。源桂海,出吴阳。滋两岸终萌宝地;纳百川始肇名乡。育英才而培桃李;通航运且溉田桑。因聚气而藏风,豪雄崛起;亦绕城而连海,地脉祯祥。激绿水于千里;泽苍生之无疆。毓万民于上善;潆八景而芬芳[6]。曲水回朝,龙翔福祉;环山耸秀,凤舞康庄。白叟垂纶,闻渔翁之笑语;黄童泛棹,载舟子以徜徉。

青山碧水,无限风光。追寻古迹;吟赏新芳。“一览凭高”,翠岭堪穷千里目;“延华弄月”,银蟾倒映四时妆。“丽山樵唱”,山歌唱醒乡野;“极浦渔归”,渔舟冲破沧浪。古桥烟雨芳踪渺;“通驷垂虹”逸韵长。“文翁耸翠”,景揽郁葱之胜;渔翁撒 ,神驰浩瀚之洋。雄鸡晨唱,渔夫遥指西沙群岛;旭日初升,游客争看“东海朝阳”。偶遇狂风,惊涛裂岸,鉴水腾空如瞿峡;每闻冯鼓[7],巨浪滔天,“限门飞雪”赛钱塘。梧岭贝丘[8],依稀人猿揖别之处;茂山书院,昭然诗礼融汇之堂。李上将之家乡,柏松苍翠;林状元之故里,坊第堂皇。尖岭云缠,山间腾紫气;梅城灯灿,岛上舞霓裳[9]。

更有异卉奇花,流芳滴翠;寺庵殿塔,富丽堂皇。兴龙寺之清幽,梵音缭绕;金莲庵之静穆,仙磬悠扬。梅菉祖庙,总督留题:“未立圩场先显圣”;麻斜王宫,天兵守护,纵经文革亦馨香[10]。西传庵之神奇,芾南遂愿,状元高中;隔塘庙之灵圣,皇宫灭火,御诰恢张[11]。救难扶危,沿海城乡敬妈祖;安民保境,吴川黎庶奉康王[12]。褒颂忠心,光埇建庙供冼太;弘扬“正气”,文屋修祠祀天祥。“深柳”老梅[13],幽香浮动;城隍古庙,因果昭彰。孔圣殿之端严,导诸生而尚礼;双峰塔之耸峙,为南国而增光。吉兆月牙湾,碧水与长天相映;吴阳金海岸,银沙共素月争芒[14]!

吴川之风物,蕴特色而醉客商。鲍贝鱼虾,八方争购;果蔬花卉,四季丰穰。海蜇、沙螺,保健滋阴嘉誉播;白鲳、紫蟹,鲜香嫩滑美名扬。梅鹿液、满楼香,堪称佳酿;状元糕、大月饼,首获名乡[15]。钛铁矿、黄金矿,珍如奇石;玻璃砂、石英砂,贵若宝璋。盛哉吴川!为天地精华所钟毓;乃山川灵秀之蕴藏。

吴川胜地,虎卧龙藏。以蕴涵之厚重,铸古县之辉煌。历朝俊彦流寓,高贤云集;奕世凤毛济美,麟趾呈祥。文星炳焕,翰苑芳香。更有金戈豪杰,伟烈忠良。林永挂冠,霞街胥宇开望族[16];凌云设帐,浦亭传道化强梁[17]。“极浦”题诗,宋相佳篇成胜迹[18];茂山兴教,晋将大爱醒蛮荒[19]。陈惟中硇州御元,身冒矢石;欧光宸梅菉抗清,血溅沙场[20]。刘承忠江淮灭蝗,功昭日月;林廷瓛宦海清廉,生享蒸尝[21]。欣赏门生气节,白沙操神奇之笔;耽迷吴邑风情,解缙留不朽之章[22]。麦为仪乡间斗污吏,史诗长颂;林怀兰交趾引番薯,功德无量[23]。曾秉忠骁勇善战,荣任江南提督;陈上川拓土开疆,贵封安南国王[24]。林闱阶解绶悬壶,志除民疾;彭子衡兴庠毓粹,泽霈家邦[25]。平叛抗英,窦振彪挥师督闽;文兼武备,易傅伯驻京“提塘”[26]。青史永铭,陈兰彬首任西美公使;鳌头独占,林召棠笔破南粤天荒[27]。林联桂才思敏捷,雕撰《见星庐》,“七子诗坛”传禹甸;吴懋清经学高深,获呈“国史馆”,千篇著作播扶桑[28]。林厚甫血书祷神,乞己身而代父身,情动清帝;林元相破指盟誓,减己寿而增母寿,孝感天堂[29]。林邦珖政声卓著,敕封祖父;林玉爱气节高超,御赐贞坊[30]。黄之淑双钩画兰,冠名于《画史》;招凤娇孤守奉姑,感人以《断肠》[31]。时至近代,张炎易帜南征,粤桂驱倭,奇冤沉于岳岭;世德挥师北伐,湘江喋血,壮节尽于衡阳[32]。李士芬揭竿举义,名垂史册;许爱周兴教扶贫,泽及他乡[33]。吴信才之高科软件,巡天探月;李汉魂之拜将封侯,抗日救亡[34]。伟哉!吴川儿女!烈则浩气长存,智则英名远扬;贞则万民景仰,孝则百世流芳。文则大魁天下,武则威震八方;忠则封侯入阁,勇则拓土开疆!

嗟夫!追忆乎悠悠往事,难尽言漫漫苍黄。昔者,苍生茹苦,梓里遭殃。盗酋凶,法虏虐;兵匪掠,倭寇狂。纵有家园,枉负山川之丽;叹其乐土,皆为荆棘之荒[35]。呜呼!抚心而恸山河之碎,扼腕而哀黎庶之伤。碧血溅而烽烟迷漫;雄夫起而华夏激扬。吴邑志士,踵先烈之芳躅,心关民瘼;洒英雄之热血,勇赴国殇。

于是乎,吴川解放,夙愿终偿。吴邑重新玉宇,黎民始渡慈航。而今,改革春风苏大地;城乡惠政仰朝纲。吴川俊彦,乘改革之春风,突飞猛进;迎开放之局势,奋举图强。架虹桥、促工贸;筑广厦、兴装潢。锦车驰骋,九州创业;银舰穿梭,万国通商。引领潮流而扬名百业;铸就经典而驰誉千行。鉴水岸边,满目华楼争耸立;黄坡港口,千年丝路衍辉煌[36]。绚紫煜罗,商厦银灯璀璨;和风甘雨,田畴绿野飘香。芝蔼新貌,琼楼玉宇如春笋;蛤岭清荷,绿韵红姿似画廊[37]。鼎龙高尔夫,士商云集而情无限;梅菉元宵节,宾客潮来而乐未央[38]。隔海花桥,书画交辉人醉赏;瓦窑泥塑,形神兼备世传扬[39]。上郭碑林,忆先贤而留雅韵;侍郎故里,怀公使而赋华章[40]。泥塑飘色,“非遗”载誉[41];拳台泳坛,世界留芳[42]。“木偶”、“山歌”,唱响长天大地;“诗词”、“粤曲”,蜚声北阙南洋[43]。“足球之乡”,锤炼体坛健将;“建筑之乡”,显彰工艺精良[44]。“塑鞋”、“羽服”称王国;“文化”、“艺术”授名乡[45]。“魅力村庄”夸林屋;“历史名镇”数吴阳[46]!是以临江凝眄,雄心将欲鹏举;倚阁豪吟,逸兴犹如凤翔。海晏河清,墨客骚人欣赋咏;风调雨顺,农夫士庶喜称觞。结庐江畔,于暮年以颐养;投资吴川,为故里而增光!

美哉吴邑!蕴涵无限诗情画意;壮哉城垣[47]!见证几多世事兴亡?拙笔难描,鉴水之动情流韵;短篇难赋,吴邑之活色生香。竭力难抒,桑梓人文之博大;极目难穷,故园历史之辉煌。观当代而歌盛世;怀往事而慨沧桑。上承先贤之德泽,遥领神韵;下传精锐之风骚,再谱新章。故颂而歌曰:南海滔滔兮,润泽芬芳;鉴水泱泱兮,哺育贤良。吾邑悠悠兮,继发祥光;众生芸芸兮,福祉无疆。击壤而歌兮,颂梓里之富穰;祈年而舞兮,祝祖国之荣昌!

【说明】全文通押《平水韵》七阳韵。本作2009年获文化部和中国作家协会新国风举办的“迎祖国六十华诞全国文艺家作品邀请展”征文大赛一等奖。

【注解】

[1]1、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秦属象郡。吴属广州高凉郡,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改置吴川县,县府设于吴阳镇。

2、张翼:二十八宿中之张宿和翼宿。

[2]茂湛:茂名市、湛江市。

[3]鹅岭:鹅凰嶂。鸡冠:鸡冠山。廉化:廉江市、化州市。电阳:电白县,阳江市。

[4]1、双峰:特思山、丽山。

2、三江四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朗韶水、东岸水、西岸水、清湖水。

[5]雾山:大雾岭山脉。

[6]吴川古代八景:一览凭高、延华弄月、极浦渔归、丽山樵唱、通驷垂虹、文翁耸翠、东海朝阳、限门飞雪。

[7]冯鼓:冯夷鸣鼓。典出《洛神赋》。冯夷:传说中的水神。

[8]梧岭贝丘:梧山岭贝丘遗址。距今五千至一万前的新石器时期的贝丘遗址。

[9]1、尖岭:尖山岭,吴川第一高峰。

2、梅城:吴川县城梅录镇简称梅城。

3、江岛:江心岛,位于梅录镇,集体育、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

[10]1、总督题联:据民间传说,清代名臣陈瑸公未第落难时曾借宿梅菉祖庙,后官至福建巡抚、代理闽浙总督。其有感于祖庙神灵,便挥笔题下“未立圩场先显圣,重修庙宇更英灵。”

2、麻斜王宫:麻斜侯王宫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乃湛江市香火最旺盛之道教神庙,据知情者言,文革期间红卫兵曾准备破坏该庙,后因罗侯神显灵,南海舰队派兵监管,文物终得保存。

[11]1、西传庵:位于吴川市吴阳镇。据清光绪版《高州府志》载林召棠文:“…予丙子在京乡试,八月初八日入闱,夜大寒热,遥祷西传庵神,次日幸愈,遂名榜未,神庇之耶?老而无能愧甚矣,唯长存敬慎,不敢为非耳,神庶鉴之。…”后林召棠于清道光癸未科大魁天下。

2、隔塘庙:位于梅录镇。据《重修隔塘庙碑记》:隔塘庙康王大帝于清朝道光年间曾到北京故宫显灵灭火,后被清帝册封为“敕封诚孚皇广福康皇隔塘鸿恩大帝”。

[12]1、天后宫:即妈祖庙。因吴川滨海而居,乡民过去多以航运和捕渔为主业,故民间非常信奉妈祖,建有数十间妈祖庙。

2、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在抗金牺牲后被敕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邑人感其忠义仁勇,卫国有功,故被吴川很多村庄奉为会主,约有数千座庙宇奉祀康王,成为吴川一道独特之风景。

[13]柳堂:深柳堂,书斋名。老梅:深柳堂古梅树,为南方罕见。

[14]1、吉兆月牙湾为国家级4A风景旅游区,鼎龙国际高尔夫球场所在地。

2、吴阳金海岸为湛江市著名旅游景区。

[15]首获名乡:吴川市2010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月饼之乡”,为中国首个月饼之乡。

[16]兰屿:林永,字长修, 兰屿,福建莆田人,吴川霞街林氏始迁祖。南宋孝宗淳熙年(1174—1189)间由宋“明经”(进士)入任海南儋州学正、琼州府教授。解组后,由琼入粤,因中原战乱影响而无法北归,后羡吴阳山川之秀美而卜居霞街。蕃衍至今播迁宗支村庄四百多座,人口近二十万。

[17]凌云:李凌云,祖籍福建莆田。吴川三柏始祖李穆公长子,南宋解元、乡贤,吴川李屋巷李族始祖。

[18]宋相:南宋左丞相陈宜中。陈奉命前往交趾(越南)借兵,途经吴川时,曾造访极浦亭主人李凌云并在亭中赋诗抒怀。

[19]晋将:王浚,西晋著名军事家。据《茂山书院记》,王浚流寓吴川时曾在博铺讲学传道,乡人因感其德遂依其址创建“茂山书院”,培养出众多人才。

[20]1、陈惟中:吴川人,字子敬,南宋宝祐四年进士,抗元英雄。

2、欧光宸:(? ~1653年),吴川人,明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抗清英雄。

[21]1、刘承忠: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时值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大旱,蝗虫成灾,刘承忠率领乡民奋勇灭蝗,蝗灾终被消灭,为江淮人民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其功绩,尊他为“刘猛将军”,建庙祭祀。清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军庙”,享千秋祭祀。

2、林廷瓛:(1454~?)吴川霞街人、“名宦乡贤”。27岁中明弘治庚戌科(1490年)进士。初任永嘉知县,后补建昌同知,再升苏州同知。为政期间,公正廉明,政绩昭著。永嘉人民哭泣拜送并建生祠奉祀。逝后其故里霞街村奉旨建有乡贤祠奉祀,至今尚存。

[22]1、陈白沙:(1428—1500),江门新会市人,名献章,字公甫, 石斋,世称“白沙先生”,为明代大儒,乃林廷瓛恩师。其曾多次赋诗赞其门生林廷瓛。先生用新会圭峰山上的白茅制成之“茅龙笔”,畅销全国及东南亚一带。

2、解缙:(1369—1415)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解元,洪武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主编《永乐大典》。解曾到吴川并留有诗联数首,为后人传诵。

[23]1、麦为仪:(1695~1762),吴川人,字凤来,绰 “劏狗六爹”。清乾隆岁贡生、广东有名的阿凡提式人物。1984年5月,中国 科院文学研究所在湖南咸宁市召开全国机智人物讨论会,评选出全国机智人物380名,广东省入选8名,六爹名列榜首。

2、林怀兰:吴川人,也有说是电白人,明代名医。据《电白县志》载:番薯由林怀兰从交趾传入中国,今存庙祀之。

[24]1、曾秉忠:(1816-1863):吴川人。清代猛将,获咸丰帝赐“勇巴图鲁”称 。

2、陈上川 (1626—1715),吴川人, 义略。民族英雄,反清复明志士。因协助越南阮氏政权拓土保疆,立下旷世奇功,被封为“安南王”,死后被赠“辅国都督”,封“上等神”,享春秋二祭。

[25]1、林闱阶:吴川霞街人,字云衢,状元林召棠曾叔祖。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举人,丁丑年连捷进士。名宦、名医。曾任山西灵石知县,不久即挂印封金,回乡行医授徒。

2、彭子衡:(1832—1883)吴川人,名彭玉。清代名将,名贤,大慈善家。

[26]1、窦振彪:(1785—1850),吴川人,字升堂。清代名臣、猛将、太子太保。

2、易傅伯:(1707—1767),吴川人,名易中。清乾隆武进士,文武双全,为人仗义疏才,曾任驻京“提塘官”。

[27]1、陈兰彬:(1816~1895),吴川人,字荔秋。咸丰三年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政大夫,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乃我国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为幼童出洋肄业局之“洋局”第一任正委员,带领梁敦彦、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官费赴美留学。

2、林召棠:(1786~1872年),吴川霞街人,字爱封, 芾南。道光三年癸未科状元及第,授职翰林院修撰。曾任陕甘正主考官,主掌肇庆府端溪书院十五年,培养出众多人才。为弘扬状元文化,状元故里霞街村与吴川市工商联(总商会)及驻外十大商会联合成立“吴川市林召棠状元文化研究会”。

[28]1、吴懋清:(1774一1845),吴川人,字澄观, 回溪,嘉庆庚午科举人。其有《诗赋杂文》共214卷被呈国史馆刊行于世,至今日本台湾等地还出版其著作。

2、林联桂:(1774~1835),吴川人,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道光八年进士。林联桂为官清政,才华横溢,与黄玉衡、黄培芳,张维屏、谭敬昭、吴梯、黄钊等合称“粤东七子”。著有《见星庐诗稿》等数十集著作。

[29]1、林厚甫:吴川霞街村人,讳德光,字豫帮。据《吴川县志》载,他幼而聪异且至性过人,稍长即以圣贤自期,事亲尤孝。十九岁,父病,常发怒,厚甫怡色柔声以承之,饮食汤药,必经手而进,昼夜侍奉,衣不解带十余月。越年,父病重,厚甫常于深夜刺血写书,祷神明,乞以身代。父逝,常捶胸顿足哀极而昏绝,百日内惟食稀粥,常穿丧服伏柩 泣,闻者莫不流涕,哀极时常流血,汗澈衣身,衣为之赤。葬后,每日必到坟前炷香,历时三年,风雨不改。有弟五人,皆庶母刘氏所出,然厚甫待庶母如亲母,视五弟如同胞。邑人感厚甫之大孝,联名公举,请旨旌表,朝廷于光绪十七年三月初二准奏并下旨旌表。

2、林元相:吴川霞街村人,清嘉庆己卯科举人林鹤龄之父。据《吴川县志》载,林元相性至孝,母病重久治不愈,元相咬手指写血书,披发叩天立誓:愿减己算以延母寿十年。后其母果然病愈,并在十年后同其立誓之月日而逝,邑人异之。

[30]1、林邦珖: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举人,廉吏、名宦。因政绩昭著,清乾隆皇御诏封赠林邦珖之父母与祖父母,敕命诏书至今犹存霞街林氏大宗以供游人参观。

2、林玉爱:吴川人。母女同抗倭寇,壮烈殉节,明隆庆三年旌表节妇,建有林姑祠及贞节牌坊。

[31]1、黄之淑:(1765-1820年),女,字耕畹,晚年自 兰娵老人,吴川人,甘泉洪倬妻。清代名媛。善山水墨竹,双钩水仙花卉尤擅时名,工咏善诗。名载《历朝画史》和《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诗入清代《国朝闺秀诗选》。

2、招凤娇(1800-1835):吴川人,清嘉庆朝旌表节妇。招乃才女,二十一岁贞守奉姑,有《断肠》诗集传世。

[32]1、张炎(1902-1945):吴川人,又名巨炎,字光中。原国民党十九路军著名爱国将领,抗日名将。被蒋介石“就地处决”的密令杀害于广西玉林东岳岭。

2、张金:(1893-1930),吴川人,名世德。张炎堂叔,北伐名将。曾捐资创建吴川世德中学。

[33]1、李士芬(1887-1928)吴川人,著名农民运动领袖。

2、许爱周:(1881-1965),吴川人,后移居香港经商。长期捐巨资办学、救济穷人。乃我国著名侨领、爱国商人、慈善家、名贤。生前任香港中华总商会和香港高雷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许家乃香港“四大船王”之一和香港“四大家族”之一。

[34]1、吴信才:吴川人。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研制宇宙飞船时曾使用他发明的科研成果。

2、李汉魂:(1895~1987年),吴川人,字伯豪, 杰华,又 南华。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主席、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三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参军长、内政部长等职。

[35]荆棘之荒:1、吴川在康熙戊午年间,有一外来海盗,名曰冼彪,绰 “大鼻贼”,拥有船只千艘,贼匪近万人,盘踞在吴川一带横行无忌达五年之久,乃吴川有史以来最为悲惨恐怖之年代。

2、民国期间,吴川有一悍匪叫黄振泉,绰 “阴骘佬”,盘石村人。实为当地一巨富,地痞。黄在吴川一带行枭作恶,杀人放火,强取豪夺。据《吴川县志》载:1925年9月2日,匪首黄振泉带领三千多土匪攻打上马村,用煤油焚毁炮楼三座,烧死群众335人,掠光全村财物,惨不堪言。3、因吴川地处沿海,常遭倭寇烧杀掠抢,受尽凌辱。4、法国入侵湛江时,曾强占吴川部分乡镇。

[36]丝路:海上丝绸之路。吴川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稠之路必经之地,芷寮古港是唐宋至民国时期一千多年的我国南方大港,据《吴川县志》载:“此地富庶曾为六邑之最。”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之说。沙角旋村近海已发现一艘沉没的古代铜船。七八十年代吴川黄坡港鼎盛时期曾有数千艘船进出作业,黄坡船队和梅菉船队有近千艘船从事航运,曾为广东省重点企业。

[37]蛤岭村、芝蔼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

[38] 1、鼎龙高尔夫:由当代知名企业家、吴川藉的龙庆堂先生的鼎龙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兴建的高尔夫球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该项目集居住、旅游、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大形综合性项目。乃湛江和茂名两市绝无仅有。

2、梅菉元宵节:吴川俗称“做年例”,为湛江、茂名两市民间特有的传统节庆,可谓万人空巷。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白天举行大型的游神舞狮活动,晚上或请名星演大戏,或做木偶、放电影、烧炮仗、放烟花等,也有些地方邀请国内外名星进行大型体育比赛。家家户户邀请亲朋聚餐饮酒,有的多至四五百桌,宾客五六千人。“做年例”乃粤西地区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求方式。吴川俗语有“爽过做年例”。

[39]“隔海花桥”、“瓦窑泥塑”、“吴川飘色”,以其精、巧、奇并称吴川三绝,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40]1、上郭碑林:上郭村碑林。上郭村吴族始迁祖保金公乃福建莆田人,大平兴国间以进士历官“银青光禄大夫”,因支持王安石变革,晚谪高凉参军,后流寓上郭村,迄今八百余载。族人为弘扬先贤遗风遗德,激励后人,踊跃捐资兴建碑林,重修上郭吴氏大宗、明代读楼等古迹。

[41]非遗:吴川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42]拳台泳坛:吴川何强曾获世界南拳冠军,邱亚帝曾获世界游泳冠军。

[43]1、木偶:吴川木偶戏多次获得世界级大奖。

2、诗词:吴川市和吴阳镇同时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乡”称 。

3、粤曲:吴川被授予“粤剧之乡”,南派粤剧享誉省港澳和新马泰。

[44]吴川被广东省授予“足球之乡”称 ,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建筑装饰之乡”。

[45]吴川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塑料鞋之乡”,被轻工部授予“中国羽绒之乡”。被世人誉为“羽绒”和“塑料鞋”王国。梅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黄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46]吴川林屋村乃“全国文明村”和“全国十佳魅力村庄”之一。吴阳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47]城垣:明代古城墙,在吴阳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17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