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6月28日,抖音举办预防治理 暴开放日,公布自2022年以来,抖音已上线12项治理 暴的功能。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产品技术上的不断推进,抖音还成立了一支心理关怀团队。
据了解,这支团队的重要工作是针对被 暴产生负向情绪的用户,用电话外呼和在线聊天等方式,实施心理安慰与情绪关怀。团队里提供服务的“客服”多是95后,经过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公安大学等专业力量的培训和支持,7×24小时进行值班。
络暴力之所以人人喊打,就是因为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伤害。一个极端的例子发生在今年年初,河北十几岁的大男孩刘学州,寻找亲生父母成功后发生一系列事情,结果遭遇 暴攻击,种种因素叠加,他不堪重负,在海南三亚服药自杀。到现在,其家属也没放弃对 暴者的追责。
切勿把 暴的悲剧归结为受害者自身过于脆弱。据抖音公布的数据, 暴发生后在施暴者中的扩散和对受害者的聚焦速度惊人:唐山事件从被披露开始的12个小时里,抖音平台上用户对此事共发出约300万条评论,其中为数不少是对被误认为嫌疑人的用户进行声讨。
暴的另一个迹象是从针对当事人的 络语言暴力,蔓延至其周边的“人”和“物”。唐山事件备受关注后,事发店铺的经营者、嫌疑人所穿的某品牌服装均被裹挟其中,甚至有一位女主播在直播该品牌服装时被 友评论攻击,直接失声痛哭。
相对于面对面的语言冲突和肢体暴力, 暴的门槛大大下降,施暴者肆无忌惮地发表着攻击性言论,有时只为单纯地泄愤。有媒体披露, 暴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低,“5元钱可以买到200条评论,骂骂人出出气”;还有人深夜里会例行公事般刷手机,在 交软件首页推送的女生照片评论区依次留下侮辱性言语,然后关机睡觉。
暴传播快、伤害广、中伤强,但令人无力的是,受害人总是有名有姓,但聚集在人群中的施暴者却常常隐匿于无形,定位不到具体的人。因此,“铺天盖地”的“狂轰乱炸”袭来,受害者很难主动规避。 暴不仅击溃受害者的心理防线,还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生活烦扰,令人失去尊严感并陷入“ 会性死亡”,极端情况下还会产生绝望心理。
对 络平台来说,应对 暴当然要事后惩治,但我们更希望平台能够主动作为,比如完善技术防范等方式,尽可能阻断 暴的进一步发酵。当 暴逐渐消退时,平台能给受害者一个倾诉的出口,减少负向情绪的累积,也许就能避免悲剧发生。
“一生很长,某些阶段总会遇到不好的人和事,但这不是人生的全部。我知道您已经忍受了很久”“您能给我讲讲,我或许能帮助到您。我们要做的是给自己一次机会,继续努力,为了那些爱我们的人振作起来”……抖音心理关怀团队的这些话语,重视受害者的个体感受,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受害者不再孤军奋战,可以逐渐冷静并重新积蓄力量。
治理 暴,平台应该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主要看平台是否有决心下真功夫去治理,是否愿意为此投入人力和物力。抖音上线多种技术手段和对用户的人文关怀形式,帮受害者建立“心理防火墙”,体现了责任与担当,也彰显了温度。
需要注意的是, 暴一旦爆发,极易在多个平台流转。这就要求,所有平台在治理 暴上不应该有短板存在,需要具有一视同仁的规则。抖音已向前走出了一大步,我们也呼吁,多个平台联合协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把对 暴的治理引向深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