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红色资源 彰显本地特色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在九江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工农运动如火如荼,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创建了岷山革命根据地……”今年6月,柴桑区党校制作的微党课《革命理想高于天——追忆赣北红军革命史》一经上线,就深受干部群众追捧。
柴桑区是革命老区,涌现了刘为泗、田文灼、辛忠荩等革命先驱,为做大做强红色文化,用好用活本地红色资源,柴桑区既下绣花功夫,也做创新文章。通过整合以中共赣北工委与红军游击大队部旧址为代表、以金盘山脉为特征的岷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重新修葺完善的岷山革命根据地;追寻赤湖游击队,通过文物“说话”的方式,建成开放的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陈列室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围绕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师在马回岭集结、开拔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历史,将马回岭火车站旧址打造成红色革命纪念馆。
同时,大力传承红色基因,通过保存和修缮革命旧址遗迹、培训专业讲解员、组建合唱团、开展红色研学等方式,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据统计,该区各类红色文化场所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
办好民生实事 解决“急难愁盼”
“200亩早稻已经收割完成了,开春的倒春寒差点让我无秧苗播种,幸亏有政府帮忙,现在已经颗粒归仓了。”柴桑区新塘乡紫荆村种粮大户雷新元在政府主动帮助下将早稻育秧外包,着急上火的难题迎刃而解。享受到贴心服务的不只是雷新元,该乡铜泉村种粮大户桂永红的80余亩早稻秧苗难题也一并解决。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柴桑区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强大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出台了一批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举措;打通了一批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堵点、痛点、难点”,以办实事的有效力度极大提升了民生服务的温度。目前,该区31个区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清单由四家班子领导亲自挂帅,内容具体,措施明确,并对照清单件件落实,做到限时办结、体现实效,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截至当前,累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事项达198件,其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38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31件,传承红色基因办实事26件,保障基本民生办实事61件,深化政务服务办实事27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15件。
做实“五型”政府 实现为民服务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柴桑区坚持“服务为民”的工作理念,坚持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作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忠诚型政府摆在首要位置,把“创新”作为加快赶超的不竭动力,把“担当”作为推动发展的必然要求,把“服务”作为优化环境的重要抓手,把“过硬”作为干事创业的鲜明底色。
柴桑区先试先行,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晋升制度全国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全省第三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率先成立区行政审批局,高标准打造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2个、村级便民服务站121个,形成了区乡村政务服务体系。硬件上得去,软件跟得上。
该区“互联 +政务服务”稳步推进,“赣服通”柴桑分厅运行良好,128项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今年以来,全区科技研发投入预计达到2.8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科技中小微企业28家,共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46个,发放企业贷款13.81亿元,降低企业成本约5.2亿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