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国产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小米,OPPO,华为,一加,魅族等众多品牌云集,进入了国产智能手机战国时代。
国产手机哪家强?小米看似以2014年双十一拿下40%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占据主动。但是面临一加(One Plus)和魅族MX4的挑战,其脆弱的散热系统,极端接触磨损度,舒适性和性能指数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诟病。
One Plus搭载的Color OS1.2系统
本土战火还未平息,印度战场已悄然开辟。首先是一贯走国际化路线的一加,成立时间不到一年已经在16个国家销售。并顺理成章地于2014年10月携手电商亚马逊(Amazon)合作登陆印度。两个月后红米Note也在印度正式发布。魅族姗姗来迟,旗下魅蓝Note(M1 Note)先于本土市场,将率先供印度人民体验。
蹊跷的是,所有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制造,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专利问题的困扰。首先是CM(CyanogenMod)抛弃刘作虎(One Plus CEO)转而于印度MicroMax合作;随后爱立信(Ericsson)于同年12月对小米进行了8项专利技术的诉讼;就连不起眼的金立等国产品牌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专利法律纠纷。
Made in China在印度不仅卖得比国内便宜,甚至机型都比国内市场的更新速度快(如M1 Note),为何攻占印度市场之路却如此坎坷呢?
印度的手机市场,高端份额已经被三星(Sumsung)和苹果(Apple)占领,中低端份额受到中国智能手机的不断摧残,战斗民族就甘愿坐以待毙么?
自2002年起,印度通过迅速发展其软件外包为主的服务业,不断参与智能手机市场的扩大。至201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达每季度1842万台。然而,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终端市场的印度,其自身却没有成为相应的赢家,而是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手机厂商瓜分殆尽。
愤怒的印度政府战斗力瞬间飙升至4.95。总理莫迪于去年9月提出了“印度制造”计划,试图将制造业的比重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15%提升至25%。在莫迪的政策扶植下,占有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50%的中国制造首当其冲成为了出头鸟。无论是加盟合作商的暗中作梗还是竞争对手的恶意拆台都或被暗中支持和默许。加之中国众手机商相互厮杀,使得中国在印度市场很难维持良性增长。
印度自主研发智能手机Yureka,售价8,999卢比,约880元人民币。图片来自tech2
面对内忧外患,天朝手机如何对抗印度制造?指尖贷君认为,首先应当深耕细作,软性殖入产业链。单单靠出口产品赚钱只是一种瓜分有限市场资源的盈利模式。而在印度当地开设代工厂等举措既可以减少制造和货运成本,又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从长远利益上看达到互赢局面。另外手机的自主研发也一直都是一个关键点,长期以来天朝生产商都以山寨著称,而现在天朝企业的快速崛起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方面,其强大的技术团队已完全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另外还可以错开市场,与其几大国产品牌角逐一个层面的市场份额,不如尝试将市场进一步细分,既给对方更多的选择空间,又减少己方的竞争强度。
印度想要赶上中国还很难,除了没有强有力地政府以外,其基础设施和技术发展的速度也一直没有跟上中国的步伐。然而每一个国家的市场模式都不相同,想要在印度走得更远的中国制造,应当不仅看到眼前利益,更要有长远耕耘的战略眼光,才能巩固其现有优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