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Bug所致?“大数据杀熟”屡禁不止,你被携程宰过么?

近日,有 友爆料携程疑似再出现“大数据杀熟”现象,虽然携程方面发表道歉声明称是App 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但不管真相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所谓“大数据杀熟”现象看起来很高深,其实通俗点来说就是商业公司或者其他资本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手段,对于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对不同对象收取不同价格的现象。再通俗点就是,我刚去王婆家买了一个大西瓜,王婆给我算一块钱一斤,我高高兴兴抱走了西瓜。后来我就一直到她家买瓜,后来瓜涨价了两块一斤,我也没在意还是买回了家,路上小明知道了,他也去了王婆家,谁知道王婆只要他一块钱一斤,原因就是他是新来的。

“大数据杀熟”现象想必很多人都曾遇到过。比如公司领导发你一个购买链接让你帮他买,你打开后却发现价格比领导说的还要便宜一些,原因就是领导是买这类东西的常客。或者平常周末或者上下班时, 上叫车,同事叫的车和你叫的车价格总是相差那么几块几毛钱,尽管你们的目的地路程是一样的。

当“聪明”的互联 企业利用大数据杀熟已经成了一种常态,我们应该如何反击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大数据杀熟并不需要知道你的真实信息,系统只是通过收集你的使用记录,消费习惯,然后智能分析出你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偏好。对大数据来说,你叫什么名字不是你的身份,你的消费特征和偏好才是你的身份。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能分析出你的使用偏好并给你推送你感兴趣链接的同时,也在默默利用你的消费特征和偏好,并默默占你的便宜,你还不知道怎么就被坑了。

如何反击“大数据杀熟”呢,第一种最根本最直白的方法就是卸载重装,或者多申请几个小 。虽然比较繁琐,但这是最能让你利益最大化的。几乎每个需要用户消费的软件都会对新用户有优惠,各种新客有利,新用户满减活动,总能占到点便宜,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嘛。

第二种,经常改变你的使用习惯,让系统被你绕昏头。不能让系统知道你特别依赖他们的某个什么功能、活动之类的,要反其向而行。别让系统从你的日常使用习惯中分析出你所在的用户群体,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意愿强烈程度。比如手机套餐,几乎每个使用手机的人都曾遇到这种情况,当你的套餐订的比较低时,它会有事没事就送你流量,告诉你各种优惠活动,比如当你天天领流量后,系统就逐渐知道了你的使用量,把你的胃口养大之后,你就很难再领到大的流量包什么的,你就不得不买他们家更贵的套餐。

第三种,找你的小伙伴,没事对比下不同的软件和不同的账 ,到底你有没有被软件“杀熟”,然后寻找最低价再下手。

大数据杀熟的本质其实是资本利用大数据这一工具实行一级价格歧视,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从而获得超额利润。重点不是大数据,而是资本对从我们消费者身上夺取 会福利。说到底,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仅有的这点 会福利我们一定要争取,所以试试上面小编推荐的几个方法吧,希望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能不被数据所宰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2月10日
下一篇 2019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