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21岁姑娘跳崖,景区应学旧金山大桥防自杀 荔枝时评

文/张田勘

9月4日,四川峨眉山景区金顶,一女游客站在崖边试图轻生。尽管围观群众不停劝解,希望她可以放弃轻生,但该游客还是纵身跳下。9月4日20时许,四川乐山市公安局发布通 称,跳崖女子李某某,21岁,湖南宁远县人,经搜救确认已无生命体征。

同样的,7月24日,在华山长空栈道上,一名身穿灰白色衣物、头戴帽子的男性游客在行至华山长空栈道中间位置时解开了身上的安全绳,纵身一跃跳下了山崖。这一跳不只是惊呆了旁边的游客,也通过视频震惊全国。

峨眉山、华山等名胜区越来越多地成为双料风景地,既是风景胜地,又是自杀“圣地”。就像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和日本的富士山下著名景区青木原树海,既有美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色,又具有似乎是强烈的引诱自杀的魔力。因此,前者称为“世界自杀圣地”,后者称为“自杀森林”。

峨眉山金顶舍身崖连续出现跳崖自杀事件,也足以警醒人们,由于峨眉山的文化和宗教因素,金顶甚至比旧金山大桥更能称为“自杀圣地”。金顶的“舍身崖”名称(又称摄身崖)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从舍身崖跳下可以得道成仙的传说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崖下云海的瑰丽和壮观又显现了仙境的缥缈和诱惑。但是,更现实的是,舍身崖下面是原始森林,自杀后难以找到尸体,可以完全融化于大自然,并且在此自杀也会成为关注焦点或 红。由于这些原因,在金顶舍身崖自杀的人数比在旧金山大桥自杀的人还多,每年有几十人,每月有几起。尽管在舍身崖尽头竖立着一块巨大的醒目警示牌——佛曰:不可,但还是挡不住自杀的人们。

无论是什么原因的自杀,都是一种悲剧。因此,自杀干预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既然风景名胜区容易成为自杀“圣地”,在这些地方干预、阻止自杀就应当加强并成为一种常态。尽管加强景区管理,让游览者无法在景区自杀只是一种被动的防止自杀的方式,但也的确能有效减少自杀。美国的金门大桥就是一个典型。

金门大桥于1937年修建完工,此后仅3个月,一位一战老兵哈罗德·沃伯就在此跳桥自杀。此后每自杀一人都有正式的统计和公布。但是到1993年,自杀人数达到1000人之后便不再有正式统计和公布,目的是防止人们模仿。此外,大桥管委会也增强了大量工作人员24小时巡逻,沿着大桥的人行道上安装了13部急救电话,这些电话可与心理咨询师直接联系上。人行道每隔一定距离,还有珍爱生命的标语,劝阻自杀者,但效果并不显著。

欣慰的是,在大桥维修和防护 安装过程中解决了争议,因为在此前几年的大桥维修施工中为了保护工人,桥下曾安装了安全 ,至少拯救了近20人,包括工人和轻生者。而且,世界其他风景名胜地的防护装置也表明能有效防止自杀,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和澳大利亚悉尼海港桥都装修了护栏,这些防护装置把这些地方的自杀率降到接近为零。

当然,干预自杀还需要以主动的方式入手,并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软件,在特定的 络空间,搜索有自杀意念趋向的人,进行心理干预,或者建立微信群进行劝说等。前者已经有中科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互联 心理危机(自杀)监测预警中心推出了干预自杀APP软件,经过实践,效果很好,准确干预率达到90%以上;后者则有一些自愿者在QQ和微信群里劝阻轻生,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8月3日
下一篇 2018年8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