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之畔,孕育智能无限。
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招手即停的“贩卖车”,随时服务游客需求;自主巡逻的安防车,还能和游客互动;“车技了得”的无人清扫车,让公园死角不留污垢……
如今,智能 联汽车,这一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技术,已在合肥展露锋芒。
而这些车的“智慧大脑”和“驾驶之眼”,均是由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入驻企业自主研发,让“无人驾驶”从实验室走进生活、从图纸变成真实应用,成为合肥人触手可及的“无人出行”。
X-Cloud 联云控制平台监视着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里的智能车辆。人民 周坤摄
在安徽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大厅内,X-Cloud 联云控制平台正密切监视着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里的智能车辆,车辆数量、路测点位都被一一呈现在大屏幕上。
“你看这个红色方框,就是车辆智能识别后,提醒前方正在施工。”安徽星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姚凌霄说。
相比传统的单车智能,如今星云互联在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里构建起了车路协同智能 联运行环境。如果道路上有任何一个异常情况,智能车辆收集到信息后,都会迅速同数据中心,并且与其他智能车辆交换数据。
在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像星云互联这样的“智能 联”上下游企业,还有70多家。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奋力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通过着力构建整车技术先进、关键零部件安全可控、基础设施健全、场景应用丰富的产业体系,打造新能源汽车暨智能 联汽车五千亿级产业集群。
“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园区定位就是赋能‘智能 联’产业,围绕车、路、云、 、图五大关键要素,产业链覆盖传感器供应商、软件算法企业、高精度地图研发及云平台供应商等,打造智能 联关键零部件供应链基地。” 中关村协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璐介绍。
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人民 周坤摄
近年来,随着园区企业入住率达超过八成,王璐坦言,园区发展也从过去的“重招商”,到现在的“拼服务”,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让亲商助商零距离。
“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需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在产业链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没有什么意见建议?”……就在一个月前,在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举行的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 联汽车产业链协同发展专题调研和座谈会上,省、市、区相关产业负责人直奔主题,与企业家拉开了话题。
也正是通过这次座谈会,合肥楚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TO张我弓找到了与主机厂合作的机会,将公司研发的生命体征探测雷达,加载到智能 联汽车应用场景。
在张我弓看来,作为汽车产业发展强区,合肥包河区已经聚集了江淮、安凯等一批智能 联汽车产业企业,产业链趋于闭环。另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物质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扎根,包河聚集了众多创新资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储备了“底气”。
但是最让他安心的,还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对待落户企业,园区始终一管到底。在这种技术、资金、市场一管到底的服务下,企业不断升级发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张我弓说。
张我弓介绍着最新的生命体征探测雷达。人民 周坤摄
大潮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如今,合肥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入驻企业已经打造出了“安徽首条5G自动驾驶微公交示范线”“无人微公交”。下一步,还有更智慧、便捷的“无人出行”,将在合肥包河区落地。
“您好,你已驶入智能 联车示范区……”这样的提示,或许不久就会出现在合肥地图导航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