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资料图 冯晨清/图
有图未必有真相
AI“画皮”只需2.5元
视频中的人物被换脸后,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有 友评论其为“AI画皮”“有图未必有真相”。
擅自换脸“一时爽”
或致侵犯肖像权
“AI换脸技术原理并不复杂,AI将多个视频内的人脸特征自动提取并进行分类,再利用编码技术,对视频中的特定位置编码重构合成等即可。”长期从事影视换脸业务的北京聚力维度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赵天奇介绍。“以前,相关制作费用每分钟可达上百万元。随着一些AI技术的开源,换脸制作不仅价格大幅下降,门槛也不断降低。”
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副院长王四新说:“目前,通过AI技术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主要用于 络‘恶搞’,但仿真效果已逼近真伪难辨的边界,随着技术发展,结合短视频形态的快速传播,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很强的负面作用。”
近期,《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二审稿对此作出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其他人格权的许可使用和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有关规定。
“如果正式通过,这意味着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如果用他人肖像进行AI换脸等,只要未经本人同意,即便没有营利目的和主观恶意,同样有可能构成侵权。”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说。只要换脸视频和原视频能达到一定相似度,经由第三方能够识别,就可能被认作是侵权,“如将他人的脸与色情视频中人物的脸替换,并进行传播,则涉嫌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需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AI换脸“双刃剑”
不能放任自流
“AI换脸技术在影视制作行业有一定的需求。有的演员在电影拍摄完成前去世了,依靠换脸技术就能在荧幕上‘复活’。”赵天奇说,AI换脸可以实现演员不在场拍摄,提升了拍摄效率,极大节省了经费。
但是,有关专家表示,应当保证新技术被正当使用,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异化”,成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危害 会公共安全的工具。使用者需秉承善意使用原则,避免对新技术的滥用。
“使用者需要自律,让工具能够在合理合法的用途和目的上使用,需要对法律常识和公序良俗有底线意识。”薛军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