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将老人屏蔽在“智能”之外!22部委合力解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没有健康码乘车遇阻、现金支付遭拒、94岁老人被抬起做人脸识别……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因不会上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购物、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老年人遇到的这些困难,看似是一件件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实则事关亿万老年人的切身利益。

国办日前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充分保障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困难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实施方案》印发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等22个部门12月4日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就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做出部署。

会议要求,迅速行动,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逐项落实《实施方案》明确的20条具体举措。对于前期传统服务方式已经被取消、被替代,已经给老年人造成不便的地方和服务领域,要立即对应整改。

针对一些老年人不会上 的情况,方案提出,“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将继续推行“健康码”信息整合和互通互认,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

工信部也表示,近期计划开展专项行动,聚焦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特定需求,推动相关 站、手机App改造,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等。

方案还提到,优化老年人打车出行服务。保持巡游出租车扬召服务,对电召服务要提高电话接线率。引导 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

相关企业也在行动。比如,为方便老人出行,滴滴出行陆续推出了代叫车、关怀模式、亲友代付等功能。老年用户可以一键发单,并支持大 字体显示。对于没有 络支付账 的老年用户,亲属朋友可通过“滴滴亲亲卡”绑定老人滴滴账 并为其开通“亲友代付”功能。而对于没有滴滴账 的老人,亲属朋友可通过“滴滴代叫车”功能为老人叫车出行。

根据方案,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1月4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