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通 了2019-2021年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情况。侵犯著作权犯罪包括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两个罪名。在侵犯著作权罪方面,2019年至2021年,上海检察机关受理侵犯著作权罪审查逮捕案件96件305人,批准逮捕75件206人,起诉77件215人;在销售侵权复制品罪方面,2019年至2021年受理审查逮捕案件7件21人,批准逮捕6件10人,起诉7件12人。
经过梳理案件情况,有以下共性特点:一是犯罪主体趋于规模化、公司化,两人以上共同犯罪案件量占总受案量的63.8%。二是侵犯著作权犯罪对象集中在玩具、计算机软件和影视剧集等类型。三是案发以侦查机关侦查发现为主,权利人主动 案为辅。四是新型 络技术正逐步被运用到实行阶段、分赃阶段等犯罪全链条。五是电商平台被利用成为犯罪主要渠道,多个犯罪团伙在电商平台公然制假售假,已然形成了线上、线下交互的模式。
问题和趋势
上述案件共性特点同时也反映出目前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趋势:
首先,涉互联 疑难复杂案件占比不断上升,如行为人通过解析程序自动运行算法绕开正版 站的保护措施,再租用境外服务器存储侵权作品,或者利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收取犯罪交易,犯罪手段的升级对办案专业化、精细化、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权利人维权意识和手段相对薄弱,忽视对著作权的管理和保护,或者未布局有效的技术保护手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侵犯视听作品著作权犯罪案件,该类案件涉及作品繁多且权利人分布广,不少还存在权属关系不清、授权层级复杂的情况,部分权利人在案发前甚至不知晓权利被侵犯,案发后被动寻求救济。
同时,侵权行为人法律意识淡薄,部分行为人存在侵犯著作权仅应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的错误认识,还有部分技术人员持有错误的“技术中立”观念。在这些错误认识或观念的引导下,部分行为人通过公司化运作模式,形成了同类产业集中、上下游供应体系完整的产业链,造成严重犯罪后果。
对策和建议
上海检察机关积极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多年来深耕知识产权检察专业化办案,服务保障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成功办理侵犯《流浪地球》等电影著作权案、侵犯乐高玩具著作权案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还有多家单位和个人获国家版权局表彰。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多项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打造专业化办案团队,优化检察办案力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检察集中统一履职优势;落实诉讼权利保障机制,实现打击犯罪与保护权利并重;多方位扩大检察工作辐射面,打造上海知识产权检察品牌。
多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在打击侵犯著作权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据此对强化著作权司法形成了一些优化提升的想法和建议,包括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促进疑难问题研究;多方联动构建著作权保护格局;探索合规新思路提升检察工作质效;丰富普法形式服务法治建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