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大爷大妈来打卡拍照;中午和午后,周边白领来休闲餐饮;傍晚和夜里,还有大牌购物消费人群……”2日,在刚刚焕新回归的百年张园,威海路上的主入口,预约前来的人流络绎不绝。张园5 楼里,上海静安置业集团董事长时筠仑在上海交通大学公益慈善论坛上透露,目前率先开园的张园西区,已形成一日三波不同客流,成为一个面向所有市民的共享大空间。
事实上,始建于1882年的张园,地处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本就是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岁月沧桑,这个点亮上海滩第一盏公共电灯、见证第一次自行车比赛的片区,逐步改建为石库门里弄住宅及花园住宅。2018年,静安区启动张园地块保护性征收工作。历时4年保护性修缮,先期对外开放西区。
而再过4年左右,比西区大一倍的东区也将开门迎客。时筠仑告诉与会公益慈善人士,整个张园,包括1栋复建建筑在内,共含43栋各类保护建筑。目前,西区共16栋老宅,约占园区1/3。而正在重装待归的东区体量更大,市区级历史建筑多达26栋;除地面建筑外,还有包括最多3层的地下空间,期待向 会各界揭开新的面纱。
“坚持‘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倾力打造张园城市更新项目,原味保存历史建筑,延续城市文脉,推进文化融合与功能再造。”作为张园业主方、论坛东道主,也是上海交大校友,时筠仑探讨了城市建设中的公益实践。他认为,在硬件方面,通过公益捐赠、志愿帮扶等,可以推动完善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困难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品质。
比如,建立“一幢一档”历史建筑档案,实施“修旧如旧”匠心修缮,建立“人防+技防”看护管理模式,对历史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能化、全息化管理。而软件方面,从阳台艺术展到插画艺术亭,他们也结合张园西侧的茂名北路限时步行街开街,举办一系列公益性文化展示活动,为市民带来品质生活与海派文化的新体验,也焕发了历史建筑和整体商圈的活力。
对于公益慈善论坛,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院长、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田新民,援引了首届论坛上姚明作为第一位主讲嘉宾,上台所做演讲的主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企业管理在慈善中的作用”。当年,姚明分享了那些年做公益的心路历程,深入探讨了“懒人慈善”和“救急不救穷”的片面性公益。田新民表示,同为交大校友的姚明,秉承“救穷才是公益最大的使命——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理念,做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的公益项目,实现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