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靠“刷流量”自欺欺人

行业发展初期,数据泡沫让商家叫苦不迭。现在,备受商家诟病的不是“假”,而是“贵”。一批商家正逐渐对刷流量形成依赖,赔钱赚吆喝

“有没有好用又便宜的?给推荐一下。”有客户冲山葵(化名)使眼色。山葵一下明白了,客户想给直播间刷流量。最近,常有客户提出类似的“额外”需求。

山葵供职于一家科技公司,专做直播间数据分析检测的生意。电商直播带货的生意势头正盛,一场直播销售额过亿元的战 频现。“看起来很热闹的数据,实则严重注水。”山葵说,他掌握不少业内“八卦”:2个月前,某 络红人进头部主播直播间,观看人数说是有4000多万,怎么会这么高?后台数据一看,果然是假的。当然,还有一些直播数据疑似造假,已经闹得尽人皆知。比如日前某财经作家直播带货首秀,发布捷 称“观看人次830万、最高同时在线4万、交易金额2200多万元”,参与直播的乳业公司却吐槽,直播中某款奶粉只售出15罐。

“这门生意技术门槛低,规模小,甚至不能叫行业。”山葵的同事帝冠(化名)说,刷流量无非两种方式,一种开发软件,机器刷单,用一台电脑同时操作上千台手机;另一种成立工作室,招聘线上兼职,真人互动。无论哪种方式,都可定时、定向让流量集中涌入直播间,观看、点赞、关注、评论甚至下单,都不在话下。

那么,为何还不断有人铤而走险,靠刷流量自欺欺人?

于主播而言,数据就是话语权。某MCN机构负责人透露,粉丝基数和带货能力是主播和商家谈判的筹码:“说白了,账 有多少粉丝关注,以往直播能卖得出多少货,决定了主播的坑位费和佣金,所以,流量好看了,主播才值钱。”

行业发展初期,数据泡沫让商家叫苦不迭。

2019年,深圳一家珠宝市场生意不振,想改变销售方式,放手一搏,请来几位价格不菲的带货主播到市场直播,结果入不敷出,市场不久后关门了。某鞋包公司在转型电商初期,曾与一位有30多万粉丝的主播合作,那场直播6小时内卖出价值50多万元的货,但退货率高达70%。“主播卖不出去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主播人设和商品定位不符,直播间数据造假只是可能性之一。”山葵说,若直播结果不理想,商家除了自认倒霉,一般别无他法。

电商直播带货行业发展渐趋完善。现在,备受商家诟病的不是“假”,而是“贵”。山葵曾供职于某食品零售公司,去年公司找了一位头部主播带货,该主播单次直播销售额甚至过10亿元,“食品利润空间本来就小,主播坑位费又高,还要求给他全 最低价,折腾了一圈,公司反倒赔了48万。”直播是一次营销方式的进化,音画结合,极具感染力,但直播间的最低价销售破坏了原有的价格体系,伤害了品牌质感。

“做直播是找死,不做就是等死。”业内人士如此形容当下窘境。

直播带货这一行当野蛮生长,看起来很美,但还有很大的完善与进步的空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7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