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到来,相信大家在微信上被各种帮忙加速抢车票轰炸了,从免费抢票,到朋友免费帮忙加速,再到付费购买加速包,看似是技术越来越高级了,但实际则是文明的一大退步。
我们先来看看加速抢票的原理。
据第三方平台介绍的抢票须知,“加速包”是通过系统自动刷票,发现有余票时迅速下单占座,从而实现“抢票”。也就是说,加速包是用户请朋友帮忙加速或者花钱购买服务,利用技术手段获取购票信息,再进行购票操作。
那么,同等条件下,付费使用加速包的用户,就比普通用户增加了购票成功几率。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大家都在排队,付了钱的就可以插队排到前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就是“技术黄牛”吗?
回想起我们最原始在车站购票的时候,大家还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插队,而现在技术发达了,我们却在进行一场全民插队的狂奔,互联 提高生产力却这样应用不知道算不算是讽刺呢?
抢票软件真能抢到票吗?
实际上,“抢票软件”并没有改变出行的供需平衡,它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打乱排队购票的概率平衡关系,也就是“技术插队”。
当第一批少量用户“个别插队”的大获成功之后,他们的成功经验不胫而走,市场推动了普通用户向抢票软件用户的过渡。当所有抢票软件用户都来“插队”时,原有的“抢票概率”分配失灵了,所有人都在“插队”,就变成了“插队人”的 “重新排队”。
更讽刺的是,你如果不加入到这场插队狂欢中,你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以前的“抢票秩序”是概率论,现在的“抢票秩序”似乎演变成了“竞价排名”。
消费者的加价幅度,似乎变成了一场永远摸不到底的“陷阱”。
抢票软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
目前法律上在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作为从事法律行业同时也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多问君有几个疑问:
1.购买加速包如果真的可以更快买到票,是否违反民法的公平原则,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加速包自动刷票,是否违反 络信息安全相关规定?
3.如果加速包不能加速,而只是刻意制造一些噱头,或者隐蔽收费,那就涉嫌欺诈,损害消费者知情权等合法权益,是否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欣慰的是,感觉那张能够抗衡市场的遮天大手出手了,现在加速包也很难抢到了。据人民日 称:为防范各类恶意抢票插件,今年春运12306 络售票首次启用了慢速排队机制,系统会识别并将疑似机器或外挂抢票的用户列入慢速排队队列。
而12306官 也在逐步推出候补买票功能,意思是系统有票可以马上候补购买,候补后还有余票才会放票,这时第三方软件才能开始抢,所以你懂的!但是很遗憾,目前尚未普及所有站点。
但起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别再让我们做那个插队、任人宰割还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