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害无穷 屡治无果 蹭 App如何根治?

一到周末,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又与手机“不离不弃”了,本以为“关掉自家Wi-Fi就好”的家长发现,各种破解Wi-Fi密码的“神器”让孩子畅玩无阻。另一边,用户密码等数据被偷偷上传,隐私安全难以保障。

蹭 “神器”:“免费午餐”危害大

“怎样屏蔽邻居的Wi-Fi”“怎样防止邻居密码被破解” 很多家长在 上发帖求教。讽刺的是,与家长焦虑无奈的求助相比,更多的 帖在传授如何使用APP攻破他人Wi-Fi密码。

“这些破解Wi-Fi密码的软件和教程多如牛毛,让学校和家长在防治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努力付之一炬。”长期从事青少年教育的 工韩立怡说。

隐藏在“免费午餐”背后的是数据信息的捕获。360天马安全团队负责人柴坤哲说,这类App打着免费旗 ,能够在短期内扩展足够多的用户,积累Wi-Fi与密码的对应数据库,并进行其他维度的数据收集,甚至出售数据给第三方平台。

此外,蹭 App还破坏了“使用-付费”的市场原则。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流量小偷”影响了无线 络的正常使用,造成 络堵车、下载缓慢或者 页打不开等问题,侵害了付费者的正当权益。

违法成本低:打掉一个长出一堆

这些蹭Wi-Fi神器究竟是怎么运作的?

据艾媒分析师介绍,Wi-Fi分享软件“偷密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暴力破解密码,采用英文字符、数字、特殊符 的组合对密码逐个进行破解尝试;第二,应用未经用户许可或同意,将用户填写或储存的密码上传到服务器供其他用户调用,“也就是说,用户使用这些软件后一旦登录自己家的无线 ,家里的无线 也被默认分享了。”

某技术中心工程师团队对安卓市场搜索下载量比较高的部分产品进行了系统测试,结果显示,这些“神器”基本都疑似存在未经用户允许、私自保留与上传用户密码的行为。“对于被蹭 的用户来说,有数据被泄漏的风险,如果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利用会造成更大损失。”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对此类App开展调查,对涉嫌入侵他人Wi-Fi 络、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两款知名App依法依规进行了处理。然而,仅仅半年过去,蹭 类App又卷土重来。

让法律长出“牙齿” 让监管形成“闭环”

“密码小偷”明目张胆地破坏市场环境和公序良俗,对蹭 App的“牛皮癣”该如何根治?

广东省 科院现代化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谷雨认为,在个人隐私保护和立法上需要加快推进,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滥用个人信息行为的法律责任,“要让监管形成闭环、让法律的锤子能够落地。”

用户自身安全意识也有待加强。张毅等人建议, 会各界需多途径、多方式加强用户隐私意识教育,用户应对软件默认勾选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保持高度重视,不下载安全性能不高的App,尽量到正规应用商店下载使用评价等级较高的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 站(www.jrj.com.c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5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