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紫文
“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上的计算机。”这句话曾经从众多业界大佬的口中说出,如今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公认的未来发展趋势。汽车“新四化”带来的技术变革,正逐渐颠覆着传统汽车产业。正如大众汽车集团CEO Herbert Diess所说,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结束。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持续上升,而软件代码在汽车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汽车产业供应链生态体系不断革新,产业核心竞争要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Herbert Diess看来,未来智能电动汽车90%的竞争力、差异化和客户体验都取决于软件。而“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早在2016年由前百度高级副总裁与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提出,未来汽车的价值不再局限于传统技术和性能指标,而是延伸至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逐渐从分布式向中央集成式转型升级,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共识。
商业模式与产业价值链的深度变革
“软件定义汽车,即软件将深度参与到汽车的定义、开发、验证、销售、服务等过程中,并不断改变和优化各个过程,实现体验持续优化、过程持续优化、价值持续创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蔡建永曾在演讲中对“软件定义汽车”作此解释说明。如前面所说,软件将会是打造差异化和竞争力的关键引擎,软件定义汽车本质上是对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义和构建。
过去,汽车销售仅仅是一次性的交易和服务,而在软件定义汽车驱动下,车企与用户形成了更加紧密的正向反馈和良性循环渠道,汽车销售也将成为未来汽车价值变现的新起点。通过OTA技术,汽车能够在全生命周期中进行功能迭代和升级,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功能持续优化的诉求,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汽车使用寿命。对于企业而言,为用户提供OTA服务,也让后续的盈利点大幅增加。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另一个最显著的变化则体现在,技术壁垒逐渐消失,产业职能边界越来越模糊,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担当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一方面,跨界造芯蔚然成风,主机厂逐渐意识到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若要实现汽车智能化,强有力的硬件基础和整车软件,以及软硬件协同能力是企业必须具备的硬实力。英伟达中国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刘通曾表示,软硬同强的芯片,是软件定义汽车实现的基石。
另一方面,针对软件开发,各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技术投资力度,全面攻坚汽车软件,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以大众汽车为例,Diess表示,该公司正致力于实现垂直整合,不断夯实自身软硬件实力,并持续重点关注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导航定位等软件业务。现代汽车则设立了汽车软件部门,加速软件定义车辆(SDV)开发系统的建立,同时计划加强OTA服务的技术开发。丰田、大众和戴姆勒也分别宣布了汽车操作系统软件的研发规划。大势之下,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展开布局,提升自身软件开发能力,或亲自下场,或携手产业伙伴共同研发,或跨界布局,企图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拥抱软件与智能电动汽车。
如何构建软件竞争力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大象转身并非易事。然而软件定义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传统车企不得不紧跟市场趋势,积极布局,加快转型步伐,以掌握市场主导权。也有一些车企试图以奇招制胜,例如蔚来和吉利宣称跨界造手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反向跨界造手机是“为了打造生态圈,为了车机一体化,为了建设软件能力,为了让智能汽车更有竞争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汽车产业变革之下,软件开发能力和产业生态是各企业布局的重点。那么,车企如何构建软件竞争力?麦肯锡咨询公司副董事合伙人陈晴指出,首先需要厘清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不断优化软件需求及管理,降低架构复杂度。其次,软件人才的招募和培养是关键。此外,在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实现软硬件解耦与规模化敏捷,通过标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链,不断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为满足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需求,车企应该尽可能整合功能单元,打造一个以软件为中心的架构,实现软硬件解耦,硬件复杂度大幅度简化,软件可快速开发、持续迭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