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线练兵 厚培人才沃土(洹泉涌流·聚才兴安)——安钢自动化软件公司打造“项目+人才”培养模式速描
2019年7月,莫凡珣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入职安钢自动化软件公司,先后参与了山东永锋、天津荣钢、广西柳钢等6个自动化项目,迅速成为一名画面制作方面的行家里手。今年10月中旬,她又来到马鞍山,负责高炉自动化系统画面制作及服务器画面融合工作。
“上一个项目集聚一批人才,建成一个项目培养几名人才,使新的项目不仅成为外部创效增长点,同时也成为新的人才培养课堂。”安钢自动化软件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郜海明表示,要利用项目开展大课堂,给年轻人压担子、出课题,千方百计“逼”他们成才。
近年,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时代人才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该公司党委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大对年轻科技人才的特色培养力度。安钢自动化软件公司充分利用内外部项目实施机会多这一独特优势,以项目实施为练兵场,让青年在项目实践中经受锻炼、接受检验,引导他们挑担子、强技术、出成绩,厚培人才成长沃土,助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毅是该公司派驻到马鞍山A炉大修软件服务项目的项目经理,2018年大学毕业后入职安钢自动化软件公司。3年来,他参与并完成大大小小的项目十几个。2021年,王毅参加连云港华乐合金高炉大修项目,承担了逻辑最复杂的上料系统。之前,他没有做过这种系统,硬是凭着不服输的干劲儿、韧劲儿和冲劲儿,经过50多天的努力奋斗,成功完成了这套系统的开发调试。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王毅的技术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王毅深有感触地说:“越是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的重大项目,越能锻炼人。”
该公司“项目+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义是“干中学”。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该公司把课堂搬到项目实施一线,让新员工边看、边听、边学、边干,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增长见识、增强才干、苦练本领。2015年7月,罗迎春大学毕业后来到安钢自动化软件公司工程部,入职3个月后就参与了项目建设,至今已参与内外部项目50多个,18次担任项目经理,成为技术全面的骨干人员。他说:“我们一进公司就做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大工程。一个人一年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以前四五年的工作量,怎么能不学得多、学得快呢?”
“师带徒”工作是该公司为培养新员工,帮助他们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提供的重要平台,旨在让新员工迅速融入项目大家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和生活技能,为公司培养梯队人才。本着“签订一个,培养一个,成才一个”的原则,该公司各项目组精心挑选了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工作能力突出的骨干精英作为导师,为新员工传道授业解惑,帮助他们快速成才。王毅、罗迎春、莫凡珣当初都是在师傅的帮助下迅速成长成才的。如今,作为马鞍山高炉大修软件服务项目实施主力队员,他们又成为师傅,带领今年刚入职的侯学智和樊志远,在干中学、在学中练。
侯学智是今年3月通过郑州人才市场招聘过来的大学生,所学专业是电气及自动化。在师傅的引导下,他先是在舞阳矿业公司从事了3个月的维保工作,深入现场了解人员定位等矿山三大系统功能,对系统编程和AB上位机画面有了感性认识。下半年,他跟着师傅谷莉、崔春学习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和高炉系统画面制作,学会了画面中变量和趋势的添加、解决仿真过程中常见错误等技能。在马鞍山高炉项目中,在王毅和莫凡珣的指导下,他每天从早干到晚,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如海绵吸水一样汲取项目实践的经验和知识,学习画面制作知识与技巧,同时锻炼着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
安钢自动化软件公司将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一个大的人才锻炼“磨刀石”,大胆地给刚入职的员工压担子,通过“师带徒”这一方式,将个人幸福成长与工程推进有机结合起来。新员工在项目实施大课堂里,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结合运用,跟着有经验、有技术的师傅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现场经验,犹如小树苗扎根在沃土,有阳光雨露的滋润、有修枝打杈的培育、有施肥浇水的管理,得以茁壮成长。
经过项目的锤炼,一批青年才俊站在了科技创新和外闯市场的第一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