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软件年年有,今年你中几枪?
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告,通 了今年一季度发现的29款不良软件,为什么说它们是不良软件呢?它们有的涉嫌违规收集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有的会强行捆绑其他毫不相关的APP,甚至有的会恶意“吸费”。
工信部提醒,您的手机里如果有这些APP,赶紧删掉,以除后患。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良软件很多来自非常知名应用市场。我们一般都觉得,只要在靠谱的应用市场里面下载软件,都应该是靠谱的,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想法太天真了。机锋 、安卓 、木蚂蚁应用市场、百度手机助手,名字一个比一个响。而且,图谋不轨的软件,其实又何止这29款呢?
信息泄露怎么防,数据安全谁来管?
在刚刚闭幕的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大数据安全是被重点讨论的问题。
最近这几年,各个国家都对数据信息安全高度重视,但是数据泄露的情况仍然非常严重,特别是咱们国家。与会专家直言:我们国家大数据泄露几乎覆盖了全部 会领域,必须保持清醒认识。
保障数据安全不仅企业、机构要时刻警醒,我们个人用户同样也得有这根弦。
中国互联 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主题演讲当中就举了这么个例子: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手机约车、购物、叫外卖,这些软件会强制搜索你的位置信息,你提供给商家的可以是假的名字,甚至是假的手机 ,但是你的位置信息却是无论如何掩盖不了的。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说得更吓人:只要掏出手机打开App,一上 ,我们基本上等同于裸奔。”你的一切都会被记录下来,关键是在你毫不知情的前提下,被记录下来。
打车软件滴滴,它知道你的姓名、手机 码、实时的位置、真实出行的轨迹、常去的地方、单位的地址、家庭住址……滴滴掌握了400多个城市3亿多用户的所有这些信息——现在你明白了,苹果投资滴滴当然是有原因的。
不能否认,我们把这些信息交给企业之后,它也会给你带来便利,比如你一打开打车软件,它就知道你要去哪儿,你一打开购物软件,它就能推荐给你喜欢的东西。
所以你的信息都是怎么被采集走的?
有些数据信息,我们还算心甘情愿交代出去——你为了服务,我为了便利。但是有的软件的数据采集,就显得十分猥琐,你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怀着什么样的动机。
在使用安卓手机的时候,有的软件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提示,要获取用户移动设备上已经安装的应用程序,读取设备正在运行或者最近运行的程序。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知其他程序(包括竞争对手的程序)的安装和使用频率,对用户毫无好处。
还有的软件会读取你的照片、短信,这意味着你的每一条短信验证码和银行存款信息,都会被监视。
如果你判断这款软件根本没必要这么做,那趁早别再当“好好”先生了,该拒绝时就拒绝,绝不犹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