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我被骗了十次,现在这个 会怎么了?

不管是在生活中, 上,以及新闻里,被骗这两个字出现的次数都非常频繁,频繁到好像这两个字都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与生活紧紧相连。

听起来好像有点荒唐,被骗怎么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件事情我想不到很好地解释,以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当某件事物出现的次数极度频繁,并且被大家习以为常的时候,那这件事就处于生活这两个字的包围圈里了,并且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近日离职后,从一开始的不觉昼日交替转换成了疯狂找工作的状态,并在招聘软件上碰到了许多荒唐与奇葩的“骗局”。

列如在招聘软件上明明白白写的招聘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可是去公司面试后,才发现是销售岗位,这种情况偶尔发生一次我还能安慰自己,让自己释怀。

但是,这种情况我遇到了好多次,感觉自己智商遇到了莫大的侮辱!

为什么会有招聘的人觉得:别人来了公司好像就一定会去你的公司工作,况且别人找的根本不是你这个岗位的工作啊!并且别人都还没入职,你就骗了那个还算不上是你们公司的员工一次。

九月份的太阳非常刺眼,被人欺骗的感觉非常不爽。

遇到这种情况后,我跟朋友吐槽,朋友说:“太坑了?不坑就不正常了!”我突然觉得有点奇怪,大家好像都把欺骗视为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像是这个 会运转下的该有的事物。

为什么人们都会这样想?欺骗这个词本身是贬义词,百度上对于这个词的注释是: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

怎么看这个词都不美好。

如今随着互联 的快速发展,欺骗这个词还衍生出了另外一个词:信任危机。

说到信任危机,我脑海里最开始浮现的是淘宝,在两千年初,当时电子商务只是一个信息平台,并没有发展到如今这般盛景,同样也没有人相信能够在 上买东西。

直到2003年的10月18日,一个名叫焦振中的大学生在淘宝买了一个二手相机,卖家是在日本横滨留学的崔卫平,这次交易是淘宝的第一单交易。

当时这两个人谁也不认识谁,并且还是跨国交易,淘宝也只是个刚起步的公司,谁心里也没底,当时淘宝上有个“担保交易”的功能,大体是买家付款后货款放在淘宝,在买家收货后觉得没问题,淘宝再把货款给买家。

这笔交易完成后,担保交易这个功能也改名为支付宝了,从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也能看出来,信任这两个字在这次交易里,在淘宝这家公司,有多重要。

更别提支付宝后来还诞生了一个叫做芝麻分的功能,在尽力将“信任危机”这几个字从大家的眼中淡化。

如今互联 行业发展的非常好,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完全可以放心地在 上购买商品,把钱放在他人那里保管,按道理来说,信任危机应该是在慢慢淡化中。

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信任危机如今愈演愈烈,甚至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连“欺骗、坑人”这一系列词汇也被大家习以为常。

好像被欺骗是人们来到 会上就必须要学习的一门功课,你没被骗过,你人生的旅途就不算完整,没被骗过,生活经验就还不够丰盛,没被骗过,你就不能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

这太扯了,但是事实确实如此。

信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更是显得珍惜无比,在工作中尔虞我诈,在爱情中朝三暮四,在生活中故弄玄虚,甚至还要欺骗自己,试图让自己相信手机里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处处有着欺骗,让人一不小心就能坠入深渊,这也许也是人们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怀念青春、怀念儿时的一部分原因。

近几年, 上关于信任危机的新闻层出不穷,水滴筹众筹卖惨、医患关系告急、红黄蓝虐童事件、毒奶粉事件,这类新闻我们看过的还少吗?诸如此类关于欺骗的新闻热点,占据了 民讨论话题的绝大一部分。

当此类的新闻不断地出现在你的手机上,出现在你的生活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里,大家就好像真的觉得被骗,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再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寻常到人们觉得上学、吃饭、工作、被骗,都是属于同一个范畴里的词。

被骗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但是被骗,不应该是一件大家觉得理所应当的事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