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4 日,将橙子转运到集中隔离点后,弗雷德与自己的爱车合影。
在武汉,有不少自发组织的抗疫志愿队伍。在一支志愿车队中,法国人弗雷德格外引人关注。
” 弗雷德,来跟我学武汉话!” 搬运物资间隙,志愿车队的武汉市民与弗雷德欢快互动。
” 搞么事?”(武汉方言,意为 ” 干什么 “)尽管弗雷德认真模仿,但 ” 蹩脚 ” 的发音还是逗笑了在场的大伙儿。” 这位法国老铁,给力!” 其他队员向弗雷德竖起了大拇指。
1 月 26 日,大年初二,弗雷德加入了刚刚组建的志愿车队。1 月 27 日,他写下了一条朋友圈留言:” 志愿者们正在为医院运送水和方便面,我们要前进,而不是后退!”
这个 ” 老外 ” 没有食言。1 月 31 日,法国政府组织包机从武汉撤侨,弗雷德选择留守,与武汉人共患难。
” 刚开始很困难,我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既要开车,也要搬箱子,还要使用翻译软件交流。” 弗雷德介绍,他曾有过 5 年的军旅生涯,这帮助他克服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难。
在运送物资途中,没有固定的 ” 饭点 “,有时候一天一餐,还是方便面。仓库、车厢、街边,拿起筷子就能吃。2 月 10 日下午,在一处车库里,有人拍下了弗雷德。只见葱、姜、蒜、椒都在面里,他一手端盘一手拿筷,坐在板凳上吃。” 我早就吃惯了中国菜,工作餐也没问题!” 弗雷德自豪地说。
3 月 11 日那一天,他记忆犹新。清晨 7 ∶ 39,出发!从武昌到汉阳,再支援汉口。口罩、消毒水、水果、蔬菜、面条 …… 只要车子能装下,弗雷德样样都送。辗转了 ” 武汉三镇 “,自然成了 ” 夜归人 “,回到武昌家中,已经是晚上 11 点。” 我只是队伍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是早出晚归。” 弗雷德打心底里认为,他只是一名普通志愿者。
” 我们也会为医院做饭,昨晚就在为武汉中心医院做饭。” 弗雷德说。3 月 17 日晚,一名呼吸内科医生接过志愿车队送去的红烧肉后,惊喜地发现,送餐的是 ” 红 ” 弗雷德!下班后,兴奋地晒出与弗雷德的合影。
50 多天时间里,弗雷德驾驶着私家车,自掏腰包出油钱,不分昼夜奔波。弗雷德告诉我们,他随车队跑遍了武汉及周边,支援了数百家医院。参加志愿活动以来,他共驱车 1500 余公里。
面对疫情,弗雷德冲锋在前,家人免不了担心。” 妻子和岳父、岳母最初都觉得太危险。我向妻子保证做好防护措施,并且定时‘汇 工作’,这才说服了他们。” 弗雷德坦言,81 岁的母亲并不知道他的工作。” 她年纪大了,我不想让她担心。”
这一切,源于他对武汉的深情厚爱。
对于这名 54 岁的法国人来说,” 江城 ” 就是 ” 第二故乡 “。2004 年,弗雷德认识了彼时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妻子。2007 年,两人结婚。2012 年底,弗雷德随妻子、孩子来到武汉居住,成为了武汉的 ” 法国女婿 “。
家庭美满,工作也有了着落。在武汉理工大学,弗雷德成为了一名法语老师。” 我教的是中法班的孩子,有的学生物,有的学医药,他们未来会到法国马赛上学。” 谈到在武汉 8 年的生活,弗雷德 ” 滔滔不绝 “,他爱妻子,爱武汉,爱中国。
通过媒体 道,弗雷德曾经的同事和学生得知了他的事迹。
” 我当时既感动又担心,他在重灾区工作,中文又不好,于是我立即发消息问候他。” 武汉理工大学的田郅扬曾是弗雷德的学生,他告诉我们,这位法国 ” 老兵 ” 平易近人,深受学生喜爱。陈明浩是武汉理工大学法语系教师,在他眼中,弗雷德细心而热情。”2016 年,我跟弗雷德有过一面之缘。去年,弗雷德回学校上课,他居然能记得我,还找出了 5 年前的合影!” 武汉大学法语系学生张佳阳为弗雷德担任过翻译。” 他很健谈,也很勇敢,作为一名武汉人,我要感谢他!” 张佳阳说。
正如弗雷德所说,他是中法友好的受益者。在武汉,有雪铁龙、家乐福等法国著名品牌,也有两国合作的 ” 中法生态城 “。据统计,武汉是法国在华投资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汇聚法语人口、拥有在居法国人最多的地区之一。
近日,法国疫情愈发严峻。中国 会各界也持续向法国提供防疫物资,其中就包括武汉大学法国校友会向巴黎急救中心捐赠的 1.6 万只口罩。” 感谢他们的支持!中国的疫情控制得很迅速,现在法国变得严重了,我希望他们像中国一样重视起来。” 说到家乡的疫情,弗雷德有自己的担忧。
中国人讲患难见真情,法国人弗雷德正是在武汉最艰难的时期为这里的人搭把手、拉一把。采访结束前,他用法语对我们说:” 我永远爱中国和中国人民。”(朱春宇 朱润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