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手机电量低于5%才能玩的聊天软件,了解一下

我一整天都在拼命耗手机的电,一直看油管上的越野车视频看到快没电。

一切都是因为一款叫做Die with Me的聊天软件。

这是一款必须把手机电量耗到5%才能进入的聊天软件——和我聊天的人同样处于手机即将断电的绝望状态。我们共度一段稍纵即逝的时光,然后,啪,没电自动关机,简直就是互联 时代的《灵异空间(Flatliners)》。

这款软件由数字艺术家德莱斯·德伯特(Dries Depoorter)和大卫·苏普里南(David Surprenant)制作开发。

与其说它是一款新潮的聊天APP,倒不如说它是一件带讽刺意味的艺术作品,意在吐槽手机电量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全感。

“我经常到处出差,去各种各样的大会介绍我的作品。我有一次在一个城市里迷路了,不知道怎么回酒店,手机也快没电了。当时已经是深夜,我非常焦虑。”德伯特说,“所以我很想做一个能捕捉到这种感觉的项目。”

“大家好。”我说话了。

我的聊天气泡用大字体显示着4%,我的名字却是个小小的“Mark”。

在Die with Me中,用户真正的身份标识是电池电量。我感觉4%的电量在这里完全吸引不到眼球,毕竟4%再撑个20分钟应该没问题。

有个人的电量是-100%。他自称是这里的王者,我很好奇这个数字是怎么弄出来的,或者他们的确有资格称王。

Mia(0%)也很有自信,到处呼唤别人的名字,就好像酒吧的常客。

但我搞不懂这种短命的聊天室怎么会有常客?后来我发现,她一直留在这个异空间的诀窍是将手机电量充到5%,然后拔掉充电器,她聊天框下的闪电标志出卖了她。很聪明,但我表示十分鄙视,在这种场合也作弊?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聊天室(恩,自己作的呗),貌似其他人也不知道。

“手机还剩多少电”自然是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但讨论到最后,就只剩一句“手机快没电了”(好吧,没毛病)。

有一段时间,大家在聊自己是哪儿来的(乌克兰、法国,还有塞尔维亚!),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那时人们也玩这个!(潮流真是一个圈)他们从世界各地来到聊天室,无目的,无组织,无人指挥,也没有Facebook和Twitter这样的 交媒体做实名验证,填上一个 名就开始聊天——大多都是瞎聊。

“有时压力会很大,打字的方式也不一样,因为没时间思考。”德伯特谈及自己的使用体验,“有些对话很有诗意,人们会分享自己手机快没电时的奇葩经历。我很喜欢这个。”

有人向一个叫Nina的表白,但Nina好像并不在这里。

也有求别人念诗的,但没人给他念。

有几个发烧友互相交换了Snapchat和Whatsapp账 ,至于他们到底有没有成为朋友,哪怕点头之交,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充电器近在咫尺。”有人说。充,还是不充,的确是个问题。

“活着就是死亡。”

另一个人说。

的确,这个比喻有些过于恰当了。

我们来到这里东拉西扯,只为耗些时间。然而,时间最终也会耗掉我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8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