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全约新书》中,上帝的女儿将每个人的寿命时长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所有人。寿命可以被计算的场景让人觉得编剧的想法真是天马行空。
但跑步爱好者李女士惊讶地发现,在一次跑步后,手机软件上竟然显示了此次运动给她“延长的寿命”。
这让她不禁产生疑问,跑步是否可以“续命”?寿命的延续真的可以被精准计算吗?
软件跑步7公里,延长寿命5.49小时
李女士提供的跑步记录截图显示,6月14日晚9点左右,李女士通过悦动圈APP记录跑步里程,7.03公里,平均配速6分41秒,运动时长49分1秒,延长寿命5.49小时。
此前李女士的多项跑步记录显示,跑步7.05公里,延长寿命5.72小时;跑步5.03公里,延长寿命3.69小时,这个延长寿命的时长,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专家脱离运动强度谈延寿,有点儿戏
“如果这个运动时间缺了配套的运动强度,去评估运动后延长多少寿命,有点儿戏。”针对运动强度,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指出,单依靠填写的基本资料(身高、体重)这些数值去简单估测,并不科学。他举例,如果一个跑者,每次用高强度去跑步,那么会对心脏造成负面影响的概率会越来越大。比如每周高强度运动400分钟,不仅对心脏造成大压力,也会对肌肉和骨骼关节造成损伤风险。“这种情况下,其实是减寿。”
“我个人认为直接把跑步时长和延长寿命挂钩,有点玄。”物理治疗硕士、康复治疗师胡越空说,国外有这样的 道,具体来说不是算法,应该是一项跟踪性研究,然后得出对比结论。他认为,健身,尤其是有氧运动确实能降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风险和寿命还是两码事。
赵福明提到,针对普通人,每周强度运动一般不要超过150分钟,比如按照心率算的话,超过150以上就开始有一定强度了。
跑步爱好者不在意结果,只想一直跑
今年55岁的温彩峰,跑圈里人称“虎嫂”,她从48岁起,开始跑步锻炼,一直坚持到今天。
温彩峰说,为了健身,她从2011年开始走路锻炼。“当时拥有第一个计步器,比BB机还小,虽然计数误差达到了10%,但依然新鲜,每次走路都戴着。”她说,因为计步器没有公里数,但一圈走1100步,六圈是极限,合计6600步。“走了一年左右,身体大有好转。”
2014年北京马拉松,温彩峰用了5小时32分钟拿下全马,这场比赛是她人生第一个全马,极大鼓励了她的信心。2015年,温彩峰 名参加北京长跑节。当时组委会规定,70分钟跑完十公里。而温彩峰全程配速都在6分钟上下,“我一个人奔跑。最后一公里,第一次跑进了6分以内,以5分30秒跑完,全程用时61分钟。”
温彩峰现在拥有66块奖牌,全马22块,半马28块,十公里,越野赛等……55岁的温彩峰直言,她并不那么在意所谓的跑步“延长寿命”,只想跑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