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几乎人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代,他却把手机变成了作画工具。
4月2日,艺术家刘毅个展亮相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
艺术家以位于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负责长时记忆的存储转换、定向与空间导航等功能的大脑海马体为创作思路,将现实的展览空间想象成自己的“大脑海马体”,邀请观众进入他的“日常生活” 。
四幅具有连贯性的叙事绘画讲述了艺术家与另一个强大的自己之间的对话与挑战。
十二个屏幕再现了他每天日常的片段。轮椅、沙发和手机是构成了创作和生活的物理空间。
三个部分横向地展开与拼贴,真实与虚拟地交叠与共享,使得那些不可见的形而上之物通过意念的转换变成可见。
第一幅手机绘画出于偶然
刘毅说,第一幅手机绘画作品其实出于偶然。
有一次,他带领学生去公园野餐,布置学生以“便当”为主题创作作品。
他用手机和常用的批注软件为此活动绘成一张“便当”海 ,随手把它发到了朋友圈,想不到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兴趣,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他的手机绘画创作。
手机作品成了他的“视觉日志”
自2015年4月14日开始,艺术家刘毅每天在自己的手机屏幕上用手指画画,完成后就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这项“工作”很快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作画工具就是不离身的手机,这使刘毅能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画画——公交、地铁、出租车上、咖啡馆或饭店、学校的教室、医院、马路边,还有自己家的客厅——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是在他工作室的那张沙发上。
渐渐地,这些场景都成了他创作绘画的“现场”,即便一段时间因工作或旅行而出门在外,手机绘画也不曾中断,它很自然地成了他的“视觉日志”。
■展览现场
这些作品延续了他一直标志性的风格:“温暖而又朴实”的目光捕捉日常的细节,作品真诚而感人。
这些作品,不仅是他的视觉日志,也是手机绘画串联起的一个个时间记忆与故事。
本次展览策展人、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孙文倩表示,面对已来的未来,上海当代艺术馆以非常规的方式,通过艺术家与科学的对话与互动,探索“艺术与科技”的全新发展领域。
关于刘毅
■刘毅
刘毅作品涉及公共艺术、多媒体、装置、雕塑、家具和视觉艺术等领域。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与设计展览。参与策划众多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展览与项目。
《艺术与科学——刘毅的日常生活》展
展览时间:2019年3月30日至4月9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本市南京西路207 人民公园7 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