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是村集体的活动阵地、群众的精神家园,更是文化地标。今年柳市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计划新建57家文化礼堂(其中包括54家农村文化礼堂和3家 区文化家园),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近日,柳市镇召开2019年新建文化礼堂推进会,文化礼堂在建村、 区相关负责人等80余人参会。一行人参观了马仁桥、朝阳文化礼堂,学习文化礼堂的建设管理经验,并开展座谈交流,学习文化礼堂建设标准。
朝阳文化礼堂唤起农耕记忆。黄瀚/摄
新建文化礼堂: “一村一品”特色强
在当日召开的文化礼堂建设推进会上,柳市镇有关负责人对57家在建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相关科室负责人针对文化礼堂的建设标准和政策进行了培训。
会议强调,文化礼堂是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主阵地,是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建设是“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铸魂工程。今年柳市镇新建文化礼堂任务艰巨,但各村绝不能因此降低质量和标准。
会议指出,要突出全面覆盖这个要求,严格抓好落实。要做好规划、把牢节点、因村施策、有序推进,以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突出精益求精标准,严格抓好建设。要提早规划、高起点规划,村干部们要亲力亲为、实干担当,把文化礼堂建好、用好。要突出特色鲜明这个需要,全面抓好特色打造。找准定位、做好融合、挖掘亮点,把“一村一品”的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村民的“乡村客厅、乡愁基地、文化地标、精神家园”,构建新时代村庄共同体。要突出作用发挥这个关键,不折不扣抓好活动落实。将文化礼堂作为开展群众性活动的主阵地,在基层营造浓厚氛围,确保新建的文化礼堂发挥实质性作用。要不断完善提升文化礼堂建设管理运行水平的相关机制,成立文化礼堂领导小组,切实搞好制度、建好队伍、用好平台、丰富内涵,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不断走向纵深。
据悉,通过多轮调研,柳市镇已全面迈开文化礼堂建设步伐。各村正处于紧锣密鼓的资料收集整理、方案设计、开工建设阶段。
参观马仁桥文化礼堂的电器文化展厅。黄瀚/摄
走访文化礼堂:吸取经验鼓鼓劲
当日,一行人首先走访了朝阳文化礼堂。
“这场地好,只是我们村没有这个条件啊!”几名村干部发出感慨。
据了解,朝阳文化礼堂由原老年活动中心改造而成,村民广场由老菜场改造而来,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包含“一堂”“二场”,即文化礼堂和室外篮球场、村民广场。步入内部,更是别有洞天——家宴中心、市民讲堂、各类活动室,一切农村文化礼堂该有的标准配备,在这里都能看到。
“最初我们也为选址问题发愁,经过村两委再三权衡,我们将老年活动中心改建,将老菜场搬离。大家要根据村的条件,因地制宜,做出规划与建设。”朝阳东村党总支书记章国藏鼓励道。
“这个你认识吗?这是‘做砻’,小时候家里有,用来去谷壳的。”在朝阳文化礼堂一楼旧物件展示厅内,砻、朝阳素面、竹筘等老物件唤起了不少村干部的记忆。朝阳文化礼堂通过搜集、整理,把这些老物件保存于展示厅内,让后来者了解、铭记。
硬件建设是基础,软件建设才是真功夫。走进二楼书画室,有村民正笔走龙蛇,进行书法创作,边上棋牌室里,好几名村民正在下象棋。“目前,村里有志愿者队、太极拳队、登山队、广场舞队、军鼓队、书画队、象棋队等团体。村里鼓励大家开展文娱活动,每天早上老人打太极拳,每天傍晚妇女跳广场舞,热闹得很。”章国藏指着一面文体活动回顾墙说。
第二站来到马仁桥文化礼堂,该文化礼堂是结合村里的祠堂打造的,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诉说该村历经的风雨。
礼堂外树立的“六廊”,让参观的村干部对该村的民风、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这个展厅好,这些老物件保存得这么好,我们也得挖掘、突出咱们村的特色。”象阳 区党委副书记郑贤华参观了马仁桥文化礼堂的电器文化展示厅后,对身边的村干部说。
据了解,该文化礼堂突出低压电器发源地的特色,礼堂二楼特设的电器文化展示厅是几十年来柳市人艰苦拼搏的缩影。
走进三楼大讲堂,现场正进行书画创作活动,一行人静静观看书画家们的创作过程。
原来,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该村的书画高手们把各种书画活动、公益培训课都搬到了文化礼堂,为村里的书画爱好者提供学习机会。
边上文体活动室内,十余名民乐团成员拿着二胡、月琴在弹唱,对面K歌活动室内,几名村民拿着话筒,正点唱自己喜爱的歌曲……
一行人在马仁桥文化礼堂内,感受着该村蕴藏着的文化、和谐、创业、合作精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