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打赏、诱导消费、内容涉黄……保障未成年人 络安全还有多远?

2019-10-23 21:41

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专门增设“ 络保护”专章。相关专家认为,修订草案体现了保障和引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 络的原则,助力未成年人健康上 。

有些APP仍在“毒害”青少年

青少年安全上 为何难?

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滕秀芹说,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青少年上 安全缺失。

——技术甄别能力不足。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不少APP在对青少年群体防沉迷系统的技术甄别上还存在不足。在一些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上,用户不开启青少年模式,以游客身份即可观看所有视频内容。“一些应用开发商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存在应付现象,技术甄别能力不足导致保护存在盲区,使对青少年的保护手段成了‘摆设’。”

专家呼吁:多方合力,共建青少年信息安全保护体系

21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其中专门增设的“ 络保护”,对 络保护的理念、 络环境管理、 络企业责任、 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中国互联 络信息中心今年8月30日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 络发展状况统计 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 民规模达8.54亿,其中19岁以下 民占比超过20%。滕秀芹说,近年来, 络贷、交友骗局、过度打赏主播等问题给青少年个人和家庭都带来了危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互联 信息、 络服务提供商的监察力度,形成健全的“黑白名单”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被列入“黑名单”的APP,应禁止在各渠道上架。同时,应积极引导行业自律,让应用开发商积极履行 会责任,保护青少年健康上 。

草案规定, 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避免提供可能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齐鲁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伟说,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绿色的“ 络净土”,主管部门应继续指导APP开发商完善青少年模式,提升青少年模式在互联 应用中的覆盖率。此外,相关企业还要进一步提升技术能力,保证青少年浏览内容健康的同时,不会因特定操作而出现手机被扣费、青少年模式失效等情况。

山东大学 会学教授王忠武说,在加强监管、完善技术保障的同时,学校和家庭要各自担起责任,家长要提高日常关怀,做好示范;学校也要促进教育内容多元化,加强是非辨别教育、理性消费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消费观、价值观。“家庭、学校以及有关 会组织应当相互配合,多方合力共建青少年信息安全保护体系,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9月18日
下一篇 2019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