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 时代进化到AI人工智能的时代,虽然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捷程度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但是随之不变的一点是人们的个人隐私好像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即便你一再小心泄露隐私的那些地方,依然无法将自己隐私保护得非常紧密。
最近一位外国 友对Google的Chrome浏览器做了一项测试,他想要测试的内容是Chrome浏览器会不会利用麦克风窃听用户的谈话内容。他的测试方法也非常简单,首先他设定了一个关键词“Dog Toys”,接下来确认一些电商导购 站中当前没有关于Dog Toys的任何广告信息之后,他关闭了Chrome浏览器,开始谈论关于Dog Toys的内容,当他再次打开那些电商导购 站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广告都变成了关于Dog Toys的广告内容。
虽然这项测试没有任何的权威性,不过这种疑似通过麦克风来窃听用户谈话内容,从而根据这些内容推送广告的事情还是非常让人吃惊的,目前Google官方并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回应,但羽度非凡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不免想起最近百度CEO李彦宏在公开场合的一次谈话。
最近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一段发言引起人们的热议,李彦宏表示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许多情况下中国人更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更高的效率。对于李彦宏的这段话,有人表示赞同,例如通过一款已经注册账户的APP软件授权使用另一款需要注册的APP应用,这样就免去了再次注册的麻烦,而愿意使用这种交换方式的用户应该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自己之所以用隐私信息交换便捷性或更高的效率完全是被逼无奈。
羽度非凡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态度,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浏览一些 站的时候,有些 站的广告位放置了百度联盟、搜狗联盟、淘宝联盟或者其他平台的联盟广告,当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或电商平台搜索一些我们想要购买的商品之后,再次浏览器这些广告位的时候,可能就会变成我们之前搜索过的相关内容或相关商品,这种收集用户搜索的行为并没有得到任何用户的同意,但目前似乎已经变成了潜规则,所以多数用户对此也习以为常。
对于Chrome浏览器疑似通过麦克风窃听用户谈话内容的方式虽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被质疑的可不仅仅是Google一家公司。此前FaceBook也曾被用户质疑采用麦克风监听的方式来根据用户偏好推送广告,不会最终被扎克伯格否认。而在中国互联 行业中,目前也有几家APP应用被用户质疑有麦克风窃听的行为,因为他们表示自己有时候想要购买某些商品或者想要查询一些信息的时候,虽然没有在 上搜索,但是某些APP应用却会推送相关的信息,仿佛这些APP能够洞察自己的内心想法一样。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某项软件功能的时候,软件都会提示相关的隐私条例,询问用户是“同意”还是“拒绝”,或者使用某款APP需要授权打开麦克风、摄像头,或者需要授权软件可以读取用户手机短信、联系人通讯录等行为,但多数情况下这些条例都属于“霸王条款”,因为用户如果选择“拒绝”的话,后续的功能将不会提供使用。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想要保护个人的隐私,但一些互联 公司却强制要求用隐私信息来交换它们提供的便捷功能,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 时代我们确实愿意使用这些功能,可是交换的代价却并不一定是用户隐私,尤其像这种根据用户“搜索内容”或“谈话内容”推送相关的广告内容,这种便捷并不是用户想要的,而且也是没有经过用户许可的,难道这就是李彦宏所说的“中国人愿意用隐私交换效率”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