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生为什么一上课就睡觉? 不是困了,而是有 交恐惧症

都市快

2016-01-07 10:54

最近,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唐光政接诊了一位初三的男孩,他从小学开始,上课就爱睡觉,最近成绩下降得厉害,都不想上学了。家长劝不好,想让心理医生来帮忙。

唐医生仔细了解了男孩的情况后,发现他上课爱睡觉,既不是不爱学习,也不是困,而是因为有 交焦虑障碍,也叫 交恐惧症。

童年时和小伙伴说话被无视 他从此开始害怕与人交流

男生刚与唐医生对话时,显得很紧张,面红耳赤,甚至有些口吃。在唐医生的疏导下,他才慢慢放松下来,说出了不想上学的原委——

他还没上小学时,有个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一次,他有件很开心的事,兴冲冲地跑去和小伙伴讲,可小伙伴心不在焉,根本没注意听,他还没说完,小伙伴就顾自跑开了,把他晾在了那里。

“当时我觉得特别尴尬,后来再和他说话,我就有点紧张了,我怕我说的对方根本不想听。”

从那以后,男孩慢慢开始害怕与人交流,他总是很紧张别人的表情、看法,生怕自己说错话,别人不喜欢或排斥他。除了父母等至亲的家属,他和人说话时,总会感到面红耳赤、心慌、出汗,有时甚至会紧张得微微发抖、口吃、无法正常表达等,但他又很害怕被人看出他的弱点,所以往往和人说不上两句,他就跑了。

进入学校后,那么多的老师、同学天天在身边,更让他感到紧张。他总觉得别人时刻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而且都在想着挑他的刺。比如放学过马路,他要是在人行横道前有犹豫,没跟上同学一起走过去,他就觉得同学们一定都在暗暗笑他怂。

其实,事后他父母也问过他同学,根本没人注意这件事。

“我上课睡觉,其实也不是真睡,而是装睡。我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注意我,我又不想让他们看出来我的紧张,所以就干脆装作睡觉,装作根本不在乎学习的样子。”他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

男生说他最轻松最舒服的时候,是休息天一个人对着电脑的时候。

在 上,他可以通过各种 交软件和游戏,和人很轻松地对话,但面对真人,就不行了。

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排斥上学这件事,只想待在家里,与电脑为伴。

我国有一成以上青少年

与人交流存在障碍

唐医生最后判断,男生是有 交焦虑障碍(也称 交恐惧症),这种病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发生、发展,有的成年后会自然痊愈,但大部分会一直存在,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因 交障碍辍学、不上班的大有人在,而且患者自己往往比较痛苦,他们很想与人正常交流,但又办不到,会出现严重自责。

“我还看过一个40多岁的 交障碍患者,他的老同学到他家做客,他跟人打个招呼,就溜进房间不出来了,只好由家人去接待。他就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有 交恐惧,一直没有自愈。”

唐医生说,其实存在 交障碍的青少年并不在少数,我国好几个地方做过抽样调查,从初中生起,在校学生与人交流时,明显有想回避感觉的,在一成以上。唐医生也参与过下沙某大学学生心理的抽样调查,结果有明显 交障碍表现的同学,占到了14%,其中3%-5%程度比较严重,需要特别关注,接受心理治疗。

孩子与你交流,请注意专心听

为何我国青少年 交障碍的比例如此之高?有 交障碍的人通常比较自卑、敏感,除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也大有关系。唐医生认为,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太恰当。

“我们中国的家长,有两个不大注意的地方。一是说坏不说好,孩子的优点、成绩、长处他们认为要谦虚低调,往往不予表扬,但不足之处却经常会被拿出来批评,与人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大人肯定,如果他自尊心的需求经常被忽略,就会逐渐形成自卑的性格。

“第二点,家长往往不大注意认真倾听孩子讲话。孩子有时候兴冲冲地和大人分享他们很在意的事,大人因为忙或不在意,往往只是随口敷衍,这也会挫伤孩子的自信。”

不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在意他就会紧张,紧张了反而表现不好,表现不好就更紧张。这就是 交焦虑障碍的一个恶性循环。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五点建议

怎样更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唐医生给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关注。孩子主动来找家长分享他的乐事时,家长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出回应,不要用“哦、好、嗯”等一两个字简单敷衍,更不能光专注于自己手头的事或与同伴聊天,直接忽略或屏蔽孩子的发言。如果家长正在忙,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等爸爸/妈妈先忙完这件事,半个小时后我会认真听你说。”

2.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长处。孩子做好事了,考出好成绩了,某方面比原来进步了,都要适时给予表扬。

3.多带孩子参与人际交往。如果有可能,可以仔细观察孩子与人交流的过程,事后再和他讨论这次交流的过程,告诉他可取与不可取的地方。

4.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不够,已经有紧张、害羞等表现,那么千万不能因此当众责骂他,或者强迫他与人交流,要慢慢引导。

5.如果发现孩子在 交上突然发生变化,要及时分辨是不是出现了 交障碍,必要时可求助心理医生。这类交往障碍越早治疗越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1月4日
下一篇 2016年1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