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耳朵就能听出故障来?地铁工匠练就听音诊“病”的绝活

摘要:盛忠明每天都会对维修工作进行总结,思考也常常给他带来灵感。

在上海地铁职工队伍中,有一位拥有“听音诊断”绝活的检修师,列车上任何一点细微的“异响”,也逃不过他敏锐的耳朵。他还能通过异响的节奏和频率,判断列车潜在的故障。他就是上海工匠,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分公司的高级技师盛忠明。

对每一个部件了如指掌

“在车厢里你能听到的声音有很多,比如车门开关的咔哒声、空调运作的呼呼声、刹车发出的滋啦声等。”谈起这个绝活,盛忠明说:“首先你得沉下心来听,才能抽丝剥茧,剔除无关紧要的杂音。其次你要清楚每一种声音所对应的零部件是什么,它可能是一个叶片、一个螺丝、一个轴承。”

盛忠明正在检查车门部件的润滑情况

盛忠明家住浦东三林,每次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铁6 线。一天,他在上班路上注意到,列车启动后有“唰、唰、唰”的响声。“当时我就推断,这个声音肯定不是正常电机工作的声音,很可能是异物被吸进了电机散热的 罩。”于是,他循着声响来到最接近电机上方的客室车门处,仔细倾听确认后,记下可能有故障的列车 和车厢 ,并将故障信息传递给6 线的日检人员,安排这列车在运行至终点站后退出运营。

事后,6 线检修人员的反馈也证实了盛师傅当初对异声的判断:在列车底部电气箱散热 罩里果然发现了吸附进去的异物,风扇叶片带着异物高速旋转发出了异响。

地铁里的“创新能手”

地铁检修师又常被人们比作“地铁医生”,而专治疑难杂症的盛忠明则称得上是“主治医师”。一次,列车牵引系统显示存在故障,但大家怎么也找不到原因。盛师傅到达现场后,通过翻看图纸、查看故障信息,结合多年的维修经验,判断是列车制动系统里的压力传感器出了问题。“在寻找故障时,我一般会追溯车辆3、4天之内的车载信息和运行数据。这就像人发烧一样,可能是疲劳,也可能是有炎症,但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例如,电动列车主蓄电池充放电实时监测设备、受电弓高度定位测量压力工具、蓄电池单体加液漏斗……大大小小共有43件创造发明。其中一些发明的使用,将维修工时缩短了近50%,为企业节省大量生产及人力成本。他的创新成果还获得国家专利9项、市级及行业成果荣誉12项。其中,他自主设计车载单元制动机拆装起重及精确对位工具,解决了车载人工拆装起重的安全隐患,维护更换耗时下降了75%。

“我每天都会对维修工作进行总结,思考也常常给我带来灵感,比如这个工艺可以改进一下,那个地方可以发明个工具。”在盛师傅眼里,一名好的维修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了热爱,自然就会钻研。你看,公司为了把我的灵感转化为现实,还特地添置了3D打印机,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3D建模技术软件,把灵感转化为生产实践。”

盛忠明和他的徒弟

最近,盛师傅和他的徒弟们又迎来一个好消息,人力资源和 会保障部向 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便是其中之一。“这让很多地铁车辆检修师,尤其是年轻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和获得感。”盛忠明说。

据了解,包括车辆、通信、信 、变电、触 、线路桥隧、车站机电等专业在内,目前上海约有轨道交通检修从业人员近万人。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也将借此机会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让技术人才有平台、有空间、有奔头,造就更多像盛忠明这样的技术技能人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8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