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人从不丹回来,找到了幸福的不同答案

与月刊君同行

在这里读懂宜信

月刊君说:温馨提示,除了海量震撼图片,全文一共13,298字,需要你放下手头的繁琐,放空自己,点开下面这首不丹民间音乐,然后细细感受。

穿破云海,一尾“金鱼”遨游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群山之间,双翼在高耸的山峰间盘旋,只是一个90°的转弯,它便稳稳地降落在了帕罗山谷那条长不足百米,狭窄的近乎逼仄的跑道上。

甫一定神,10个来自中国的游客便兴奋地走出了机舱,他们大口地呼吸着掺杂了山花、野草、雪水、树脂、甚至还有一些些泥土味道的空气,虽然有些冰凉但却直抵心肺。

“好幸福呀!”李跃喊道,虽然寻找幸福正是这10个人来到这里的目的,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从他们走出机舱的第一秒,就这么轻易的被幸福捕获。

舟车劳顿之苦,飞机差点误点的焦虑,气流颠簸的惊慌就在那一瞬间消失不见。

他们迫不及待要踏上这土地——这片世界上唯一以大乘佛教立国的土地,唯一以“国民幸福指数”来衡量自身成功与否的土地。

他们寄望能够在这个避世于雪山与河谷之间的国度,在这个意为西藏尽头的国度,在这个贴满了圣神标签的国度,在这个见证了明星与皇室甜美爱情的国度里寻找到属于他们的那一份幸福感悟

然而此刻的他们也许并没有想到,当7天旅程结束之后,他们的收获将远超幸福。

幸福探险队

10位游客分别来自于中国四个不同的城市,一个来自杭州,三个来自深圳,两个来自青岛,其余均来北京。唯一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关键角色”便是宜信财富。他们当中既有宜信财富的小黑卡客户,也有宜信财富的客户经理,还包含有宜信财富的公司高管。除了将客户财富成功送出海外,宜信财富更希望可以与他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别样的人生。

然而,作为“小黑卡客户”之旅的第一站,宜信财富却将他们带到了一个看上去离财富最为遥远的国度——不丹。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不丹的GDP约为38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169位,不仅远远低于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国的GDP总量,甚至还不及这9位游客所在城市GDP之和的二十五分之一。

在这个领土面积仅相当于中国海南省的国度里,僧侣人数远远多于军队人数,70%的人都是佛教徒,25%是印度教,还有少量民众信奉天主教。

在不能杀生的信条下,整个不丹无论是在乡村田间还是城市街头,随处都可以看到野猫、野狗懒散地躺在那里,无论有多少人从身旁走过,都不动声色,偶然抬起头睥睨一眼,就像在打量着一个“入侵者”,仿佛他们才是不丹的主人。

77万不丹人就这样专注地,努力地将自己的生活指针定格在“过去”。

尽管从1961年以来,不丹已经走过了11个经济上所谓的五年计划,但是他们的国民经济水平,物价消费水平仍处于当今世界的最后梯队。但显然不丹根本不在乎这些,在他们看来就如同有没有红绿灯和城市像不像一个城市根本无关一样,一个国家的GDP总量究竟是多少与这个国家的民众是否幸福也并没有关系。

1974年之前,不丹甚至都还没有自己的货币,在不丹人看来金钱是引发欲望的东西,够花就行。2005年前后,手机、电视和互联 才在不丹境内普及,但是现代化在不丹一直都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访客,它会来,它会留,但最终也会走,不丹人也用手机,玩电脑,说英语,但是最终真正停留在他们心底的却是那种平静。

当所有国家都在追求GDP时,只有这个“蜗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小国为自己创造出了另一个衡量标准——国民幸福指数。

然而恰恰就是这个包含了永续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国家文化、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综合指标在内的幸福指数打败了许多在GDP数值上远超不丹的发达国家,这些在世界屋脊屋檐下生活的一群人就这样凭借着对于幸福的执着追求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塑造的和它背后的大山一样高大、坚固。

“不丹之行后很长时间我都沉浸在一种思考中,我不能和你讲太多,但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亲自体会一下。”李跃一直都记得一个曾经参加了梁朝伟与刘嘉玲婚礼的朋友回国后告诉的她的这句话。

“一个值得思考的国家,一个能给人幸福感的国家,本身就很值得去看一看。”李跃说。与李跃一样,向往与探寻,成为了此次参加不丹之旅10个人共同的初衷。

如果不是八年前梁朝伟与刘嘉玲选择在这里结束他们长达二十年的爱情长跑,如果不是两年前不丹英俊年轻的国王在这里迎娶了他少年时便爱恋上的“灰姑娘”,如果不是选择了偏安一隅,避世过日,不丹王国是否还会成为世人眼中幸福的化身?究竟是不丹人选择了幸福,还是幸福庇佑了不丹?

带着这些疑惑,这10个人在不丹开始了他们关于幸福的探险。而为了让他们的疑惑能在短暂的旅行中获得解答,宜信财富还为此次不丹之旅安排了两个重量级的“特邀嘉宾”,一个是中信银行独立董事,慈氏学会(香港)导师,宜信财富尊享俱乐部特别顾问王联章,另一个则是深耕佛国禅修多年的“骨灰级”领队林向琴。前者负责向众人开释大乘佛法之妙,而后者则负责向大家展示不丹之美。

生活在别处

在抵达不丹探寻别人的幸福之前,这10个人恰好分别处于人生的不同阶段,幸福的定义对于他们既相似又不同。

88年出生的王山红,与86年出生的孟晨辉都是宜信财富的客户经理,年轻、充满朝气的他们每每谈及工作时,既充满着自豪与热情,但也同时掺杂着一些焦虑。他们希望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但也会为工作之外略显平淡的生活烦恼。他们的工作如同许多同龄人一样紧张且繁忙,但在繁忙之外他们也尝试着在生活中留下些许缝隙,给自己一个看向窗外,了解世界的时间。

不丹之行的来临让他们既兴奋又慌乱。作为客户经理,起初他们更多地是将这次旅行等同于了“出差”。

“因为是第一陪客户出门,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对我之后的工作造成影响,为此我从一开始就很担心。”孟晨辉说。类似的顾虑王山红也有,甚至还更加焦虑。“我去之前心里还是有一些压力的,因为出发的时间是月中,我担心业绩有可能完不成。为此我甚至和领导说了不想去。”王山红说。

工作与生活如何平衡本就是他们这个年龄所遇到的最大困惑,所幸的是这两个对幸福充满向往的年轻人最终还是选择了不丹。“我平时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因为我周围优秀的人太多了,我总是很希望自己能够赶上他们的步伐,但这也的确让我感到非常的累。”王山红说,“我的确很想去不丹看看,看看那里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子。”

当王山红与孟晨辉怀着紧张和兴奋的心情赶往不丹之际,他们的另外两个同事也正准备出发,与王山红和孟晨辉满怀憧憬略有不同的是,高晓红和刘建均的不丹之旅则更多了一份“探索精神”。

信奉基督教的高晓红和笃信佛教的刘建均十分希望能够了解到究竟什么才是支撑不丹幸福感的支柱。“我可能跟一般意义上严格遵守教义的教徒还不是特别一样,我觉得我是能够去了解和包容别人的一些信仰,我也不会干涉人家,我会有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当大家在一起时,我也希望能够发现另外一些共同的东西,这是我个人感兴趣的。”高晓红说。在去不丹之前,她刚刚从美国回来,而在那之前她则刚刚去了以色列。

当与一个多月都未曾好好相处的女儿再次告别之后,这个在朋友圈将自己戏称为“一个需要完成业绩的销售”又一次离开了她的家人,她的工作,去不丹继续她的探索之旅。对于高晓红而言,此行,她就是想带着一双眼睛去不丹看看,和不丹人聊聊,感受一下不丹的幸福。 相较于高晓红“旁观者”的视角,在刘建均的眼中和心中,不丹之行的意义早已超过了旅行。

旅行更像是一种朝圣

“对我来讲我就是去不丹朝圣的。虽然我信奉佛教,但我并没有很好的精研过佛教经典,在我心中佛就是要与人为善,我心里一直都这么认为,不管我们读什么佛经,抄什么教义,那都是形式,佛是需要从内心领悟的。”刘建均说。

去不丹,去到那个佛国,她想找到的是自己内心的顿悟。在暂时的放下了工作的焦虑,在轻轻扣下妈妈催婚的电话后,刘建均迫不及待的赶赴自己与不丹的心灵之约。

当这些正处于事业与生活漩涡之中的人们努力为自己腾出片刻闲暇之际,另外一些人,那些在外界眼中,已然实现了财务自由,已然拥有了幸福的人们却也在为前往不丹做着自己的准备。

“为了去不丹,我不仅丢下了我的工作,还放弃很多的 会活动。”李跃说。作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作为一个成功女性的代表,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李跃很难有闲下来的时候。然而为了去不丹,为了去满足她对于幸福国度的好奇心,为了解开朋友留给自己的谜题,她推卸掉了许多沙龙的活动,其中还包括一个与美国大使夫人的对话,对她而言,坐而论道固然重要,但是还是不如起而行之来的畅快淋漓。

在此次动身之前,李跃已经有两次萌发了去不丹看看的念头,都因各种情况最终难以成

行。不丹对于李跃而言更像是心头的一颗朱砂痣。

“我就是想去不丹感受一下,我这个人天生好奇心重,好奇心可能占了我去不丹原因的很大一部分。”引发李跃对于不丹好奇心的正是不丹的幸福,不丹的淳朴以及不丹的简单。

对于在生意场打拼近二十年,期间经历了员工背叛,好友反目,生意起落的李跃而言,简单人的简单生活更令她向往。“在经历过大起大落后,人的心是会慢慢静下来的。我很想去不丹,据说那是一个会让人安静的地方。”李跃说。

阅尽繁华,返璞归真恰恰是如同李跃一样的宜信财富小黑卡客户们选择不丹的共同初衷。

“去不丹之前,我虽然并不忙碌,但是太多的因素会干扰你,让你没有时间可以放空自己。尤其因为我生活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周围的声音非常的嘈杂,有很多欲望,也有很多诱惑。”客户俞慧琳说,“此前也出去旅游过很多次,但大部分是跟团队,跟家人在一起,真正能够放松的时间很少。”在俞慧琳的心底,她非常渴望一次独自旅行,不丹似乎是一个非常恰当的选择。

在好奇心与放空自己之外,不丹的佛国光环也照亮了许多人朝圣的道路。自从2009年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地方后,对佛教怀有浓厚兴趣的赵晓霞就一直很想去不丹看看。“虽然我信仰佛教,但是对我而言,包括佛教、基督教等在内的宗教信仰更像是不同类别的哲学体系。只是帮助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赵晓霞说,“我之所以想去不丹看看,更多的是想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

相较于赵晓霞的信仰驱使,周满云的不丹之旅在朝圣之外还多增加了一份对自己的挑战。在从事外贸生意的周满云心中有着一份自己的旅行目的地清单——长年奔波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让她更渴望能够去一个相对而言更加艰苦,人烟稀少,但能有更多时间静下心来的地方。不丹是她清单上的首选,之后她还想去印度,去非洲。

当所有人都尝试放下工作,怀揣着一颗放松的心开启他们的不丹之旅时,两位娇小的女士却扛起了一个重担。她们是两位来自宜信财富的高管,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也正是此次旅行的两位“大管家”——一位掌管行程,一位司职解惑。

作为宜信的首席品牌官,也是此次行程的策划者,吕海燕从一开始就无法将自己的心情等同于一个游客。入境、出境的繁琐手续、行程中的各种细节、飞行途中的每一次颠簸,林林种种的事情几乎挤占了她对不丹的所有想象空间。“我就只是觉得不丹是一个小小的,老老的,旧旧的,但很美的地方。”吕海燕说,“我就是盼望我们能顺利的到达那里,所有人都开心。”

有人负责照顾所有人的心情,就会有人负责解答所有人的难题。廖俊霞——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她就是那个负责解答问题的人。去不丹旅行的消息对她而言更像是一声“集结 ”,消息一出,她便开始收集客户资料。在查询了客户所购买过的产品,并分别找到了相关项目负责人详细咨询了产品情况后,带着她的两个手机,以及一堆的文件资料,还有回不完的邮件,廖俊霞“开赴”不丹。

就这样,10个生活迥异的人带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心情抵达了同一目的地。22个小时后,他们就发现了第一个共同的兴奋点。

简单的生活逻辑

对于一直以清冷、出世、宁静、独立的面貌示人的不丹而言,外界与不丹之美的邂逅注定很难一见钟情。

不丹的青山绿水,新鲜的空气固然值得让人惊呼,但是这对于出生在重庆大山的刘健均,亦或是常年有国外旅行计划的宜信财富小黑卡客户们,甚至是对满怀心事的宜信财富高管们而言也仅仅只是一种大脑皮层的“浅刺激”,很难走心。

“我下了飞机的第一个感受是觉得这个地方真的太熟悉了,特别像90年代四川达州的机场,就在山里面,崇山峻岭之间。不能说破破烂烂的,但真的很简陋。”刘健均说。

即使有喜马拉雅山作为“靠山”,即使有皑皑白雪,潺潺溪流作为映衬,但是散落在村庄的空地之上,仅有一条跑道,面积甚至比一个足球场还小的帕罗机场相较于许多风景名胜地的机场而言在硬件上的确过于简陋了些。但这也许从一开始就暗示了一件事情——不丹之所以能成为不丹,最大的底气就是来自他们的“软件”。

20分钟后,“软件”们就已经出现在了这10个人面前。

机场外的大巴车旁,10多个身穿及膝短袍、配以长筒袜、黑色皮鞋的不丹男子等候在那里,他们身穿的是不丹的传统服饰——帼,他们给出的是不丹的传统迎客之道——真诚的笑容,用心的服务。虽然与山那边西藏的康巴汉子有着相似的面庞,但是他们的身上似乎少了一些野性,多了一份温暖。

俞慧琳与刘健均有着相同的感受。“不丹导游的服务可以媲美日本的那种细致、精致、无微不至的礼貌服务,但是日本人也许更注重礼貌的表象,虽然礼貌但难免让人感到疏远和刻意,但不丹导游的礼貌却让你感觉真诚和踏实,就像与一个认识许久的朋友结伴出行,毫不设防。”俞慧琳说。

不丹导游带给人的舒服和安全感,让这些游客在踏入不丹国土的第一刻便从她们所处的那个纷扰世界中解脱出来。“第一次切实地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宁静的地方开始了一段安静的旅行。我也说不清楚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但就是一种特别对的气场。”周满云说。

而这种借由不丹人与生俱来的恬淡气质所带来的轻松、简单的气场几乎贯穿了整个不丹之行的始终。

为了能让游客全面地领会不丹之美,林向琴精心地安排了此次行程,其中既有不丹的著名景点,也有最简单的街头日常,既有看宗拜庙,也有茶歇观景;既有拜访不丹皇室成员,也有探访寻常人家。“旅游不在于你看到了多少,而在于自己身心的体会,只要能够得到一点点,你就已经超越了自己。”林向琴说。但也许她并没有想到,在如此之多的行程中,却是不丹导游们让这些客人得到了最多感悟与体会。

不丹的导游大多都受过“精英教育”,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留学西方的经历,英文、中文的熟练程度远高于很多其它景区导游的平均水平。但这还并不足以使其成为不丹导游,在接受西化教育之前,他们都曾接受了不丹传统文化的洗礼。

不丹实行11年义务教育,其中文化知识、传统教育、宗教传承各占据着三分之一的分量。恰恰是这种独特的“三足鼎立”式的教育体系成为了不丹留住时光,驻足过去,守住内心的支柱。

不丹人一直坚守着三个看似细微却意味深长的规矩:

规矩之一,太阳下山之前,这里的人们出门都必须穿上国服,也就是传统的服装,男士名帼,女士称旗拉。

规矩之二,这里所有的人都不可以使用塑料袋,否则便是触犯法律

规矩之三,是国境之内全面禁烟,并且禁止销售香烟,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如此做的国家。

这些规矩表面看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实际上却是在传播着一套名为“简单”的生活逻辑。

“只穿国服,让你每天出门前无需面对服装选择困难症,让你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最喜欢,或者认为最美好,最值得‘浪费’时间的事上。”吕海燕说。

塑料袋的禁用是为了保护带给不丹美好的山川和河流,空气和深林;禁烟则是为了让不丹人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生活。虽然不丹实行公费医疗,如果遇到疑难杂症,国家还出钱送你去国外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肆意的“挥霍”你的健康。

在不丹买东西也无需货比三家,因为店就那么几个,童叟无欺;在不丹饮食也不需大费周章,因为食材就那么几种,保证新鲜;在不丹开车也无需看什么红绿灯,因为道路就那么几条,安全自在人心。不丹人将对表面的追求降到了最低,腾出了大把的时间,不断的向内寻求最大的力量。

传统当然不是现在才有,但是让它成为一种坚持,成为一种传承却是得益于不丹的第四任国王。在不丹建国100多年来的五位国王中,第三任国王是不丹现代化的先行者,而第四任国王则是不丹的现代化之父,他不仅为不丹保留了传统,树立了幸福感标准,而且在2008年宣布让位,并在不丹实施民主选举。

现任第五任国王英俊而随和,他与平民王后的爱情故事不仅为不丹的幸福感又增添了一缕玫瑰色,更是受到了全国子民的憧憬,在不丹街头,只要是有墙壁的地方几乎就有他们的合影。

还有什么比在幸福国度收获一份爱情更完美呢?而完美来的就是那么不期而遇。

缘,妙不可言

虽然安静的将自己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脉中,但是作为大山的子民,不丹仍然有着其朗阔、豪放的一面。在纷繁复杂的藏传佛教体系中,“不丹济公”的存在则成为了外界一窥“另类不丹”的最好切口。

汽车在蜿蜒的乡间土路上颠簸而行,穿过一片风光如画的梯田,当经过一排排用卡通阳具装饰外墙的民居后,呈现在这十个人面前的就是供奉着“不丹济公”、“疯癫圣僧”朱卡库拉的寺庙——切米拉康寺。而这座寺庙在当地还有着另一重身份——极其灵验的送子观音庙,当地很多人都在这里求子,求姻缘。

据林向琴介绍,朱卡库拉是一位来自西藏的喇嘛,自幼在极其严谨的宗教氛围中长大,受到了诸多高僧的教诲。25岁开悟,带着弓箭云游四海。虽然从小受到森严的佛法教诲,但他却鼓励信众打破 会习俗,以开明的态度看透佛法,甚至可以通过酒肉声色传授教义。他流传下的故事形形色色,而最为著名的故事在演化之后成为了不丹四大怪——国兽塔金、国术射箭、阳具门神、夜猎。

朱卡库拉以强大性能力降妖伏魔的传说,使得不丹人相信,阳具拥有辟邪的魔力,因此几乎每家每户的外墙、门楣上都有阳具造型的壁画和装饰物。但也有另一种委婉的解释是,不丹文化认为嫉妒是不妥当的,以阳具装饰门窗能够阻止别人窥视,避免攀比和嫉妒。

无论是哪种传说,还是哪种解释,都让切米拉康寺在宗教色彩之外,又笼罩上了一层薄薄的世俗气质,而宗教融于俗事,俗事寓于宗教却也成就了不丹最大特色——政教合一。

切米拉康寺对于婚姻的美好预兆让此行的单身者难免心生向往。“当时导游说那个地方挺灵验的,而我身处深圳这种大城市,一个人在这边打拼,自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伴侣,终生大事对于我来说自然和工作一样重要。”王山红说道,“我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但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觉得当时蛮有勇气的。”即使是在多日之后接受采访,回忆起那次祈祷,王山红的音调中仍流露着些许羞涩。

也许是真有神祝,也许是缘分已到,一天之后王山红就得到了一份惊喜。

正当王山红在切米拉康寺中祈祷爱情之时,一场在寺庙外空地上所进行的下午茶也由于王联章导师的存在变成了一场开释解惑的布道会。在财富与自由,财富与幸福之间,王联章导师给出了他的指引。“我们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就是为了‘自在’两个字。作为一个世俗人,我们不去出家修行,自在的第一步是要先实现财务的自在。就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财富?就是怎么用有限的钱去继续这些累积,这个钱让自己生活稳定,这是第一个要求。然后年纪大一点了,累积了一定财富后,生活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就谈到身心的自在。到了临终的时候、终老的时候,希望安然地离开这个人间的时候,就是心灵的自在。”王联章说,“所以我觉得宜信财富起码在帮助客户实现财务自在方面就做得很好。然后透过这种旅游,到这种佛教圣地来旅游也帮助大家逐步达到一个身心的自在,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王联章导师简单而幽默的开释让大家会心一笑之余也收获良多。

在这种自在的气氛,自在的心境之下,一份美好不期而至。

一群在寺庙外的小喇嘛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在寺庙的高墙之下,在蓝天白云之间,在一片绿草斑驳的空地之上,几个身着红色僧袍,手里拿着略显破旧的羽毛球拍的小喇嘛,围着他们想象中的球 在挥舞着球拍。而那些没有球拍的小喇嘛们也围笼在周围,为他们加油鼓劲。

在笑声、尖叫声、掌声、奔跑声中,没有人会再将其视作是笼罩于宗教光环之下的僧侣,他们就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孩童。

孩童的欢乐让所有围观的成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童趣,参与到了他们的游戏中。羽毛球很常见,僧侣也很常见、蓝天也很常见,草地也很常见,但是这一切却在那一瞬间变得不同寻常,而导致这种不同寻常的也许就是最为独特的“不丹气氛”——一种让人置身世外,一种让人返璞归真的气氛。

“那种感觉特别好,过去我们对僧人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想法,觉得他们跟我们这种俗人不太一样,但是那天从他们的笑声中我特别能真切的感觉到他们其实就是孩子” 李跃说。

被不丹孩童打动的又何止李跃一个人。在这十个人朋友圈的不丹之行照片分享中,出现最多的镜头都是不丹孩童的笑脸。而在回国之后谈及不丹之行时,孩子的天真也是核心话题之一。“在不丹孩子总是会带给人很多感动,无论是合影还是聊天,他们总是能让你看到最天真的微笑,最孩童般的纯真。”俞惠琳说。

一场在无意之中进行的羽毛球比赛,一场在无心之间展开的交流,却成为了这群“大孩子”回国后每每提及不丹之行最先想到的幸福起点。他们带给孩童的是欢乐,而孩童带给他们的却是一个关于幸福的回忆——在那个回忆里天高云淡,微风轻抚,笑声阵阵,空气中漂浮着一股淡淡的棉花糖的味道,就如同他们童年里的某一个午后。

与孩童的偶然相遇,却让他们找到了最初的自己。缘,就是这样的妙不可言。

佛国佛性佛心

即便忙碌于田间,在周围白墙棕瓦的宗堡映衬下,在不时传来的小喇嘛的诵经声中,不丹人也许更多感悟到的却是如同中国唐朝布袋和尚所歌咏的那种“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的禅意。

身处于佛国不丹的人们,无分老幼,不分男女似乎都有着一份超然的佛性佛心。这份心性更多源于从小的熏洗。打从婴儿睁开眼睛开始,见到的都是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童蒙时便已经有佛经相伴。因此不丹孩童的脸上经常洋溢着一种无邪的笑容。每日清晨阵阵稚嫩的诵经声,每日放学后习以为常的转经“游戏”,以及从父辈那里传承而来的恬淡基因就这样悄悄进驻到了小朋友的心田,融入他们的血液中。让他们很早就明白,人生不过朝露一场,落幕的那一刻才是至关重要的重头戏,物质世界里的人生从来都是云淡风轻的来,云淡风轻的走,如同诗人描述的一般,时间到了挥挥衣袖带不走任何一片云彩。

外界认为不丹是很懂得“断舍离”的一个国家,但其实在不丹人自己看来,既然不需要,也就无所谓“断舍离”。或许因为并没有舍弃什么,反而因此获得更多。

这颗让不丹人乐天知命的种子来自遥远的彼方,来自古早的从前,来自莲花生大师当年的谆谆教诲,以及金刚不坏的信仰。

按照不丹的传说,8世纪时一位名为莲花生的大师骑着一匹飞虎从西藏来到不丹降妖伏魔,之后莲花生大师成为了不丹佛国最重要的宗教形象。而攀登虎穴寺也成为了所有抵达不丹的人心中最虔诚的一个期盼,因为无论你是谁,年龄如何,身份如何,出生如何,你都必“卑躬屈膝”,亲自爬上位于3000米高空的虎穴寺。

虎穴寺如同王者一般不可一世的凌驾于悬崖之上,隐藏在层层白雾和狰狞的山石之间,你如果想接近它,必须亲身走过那条蜿蜒于深林之间,濒临悬崖之旁,曲折的似乎没有尽头,让人生畏的土路。这条路曾经走过皇室、富豪、明星,亦走过农夫、农妇、孩童、游客。但无论他们在俗世中身份如何,对于远远高居悬崖之上的莲花生大师而言,他们都只是一种人,是虔诚的信徒,是需要普度的众生。

攀爬虎穴寺的过程于虔诚的信徒来说,只不过是漫长修行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历练,心诚则灵。“爬虎穴寺来回需要六七个小时,对于平常很少运动,经常坐办公室的我而言,想起来都会觉得很难,而且3000多米的海拔,体力消耗特别大,很可能会出现高原反应。”赵晓霞说,“但是爬虎穴寺那天仿佛有如神助,那么高的虎穴寺,我居然什么不适都没有,就那么一路爬上去了。”7个小时的爬行,每个人都大汗淋漓,而汗水涤尽的不只是朝圣者身上的风尘,还有心头的尘埃。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攀爬既充满艰辛但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卑躬前行,慢慢接近信仰的过程。无论过程多么艰难,当你抵达山顶,在庄严的法 和诵经声中,在猎猎作响的经幡声中,看到虎穴寺如同神迹般盘踞悬崖一角,在层层云雾中露出其壮丽、宁静真容的那一刻,突然之间四周万籁俱寂,你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不丹人相信,在虎穴寺禅坐一分钟,抵得上在其他寺庙修行数月。

虎穴寺所散发出来的平静力量不仅来自庙堂之上的莲花生大师塑像,更是来自于受其教化拥有了佛性佛心的信徒们。“不丹是属于大乘佛教国家。其他东南亚这些佛教国家是属于小乘佛教国家,大乘佛教国家讲的是菩萨的精神,就是说要怎么善待他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去帮助他人、指引他人,让其他人明白真理,去觉悟它。”王联章导师介绍说,“所以我觉得不丹这个地方的人都在努力做这件事情。从国王到民众,他们都在一直践行着这种教化。”

在王联章导师看来,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最大区别,恰恰是渡人渡己的差异。“自了”不算“了”,真的“了”是普渡众生。

随后,虎穴寺上发生的一幕便在现实中应验了这种普渡。

“我上到虎穴寺二层的时候,刚好有个上师在那儿,他坐在一个椅子上,小喇嘛都坐在地上。我就把我自己的一些佛牌、手串交给上师,希望他可以帮我加持一下。”刘健均说,“他就很自然的接过来了。因为是最后一个行程,我只有100元零钱,我就放在那儿。但上师并没有留意这些,他很自然就接过来,帮我开始诵经。在他开始颂经以后,小喇嘛也开始颂经,大家有坐着也有跪着的。随后诵经声, 角声、鼓声同时响起,那种声音对我而言如同天籁。”

虎穴寺大殿上发生的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刘健均——所有的事物都相互的,如果你带着一个功利的心去,它就还你一个功利的面貌;如果你带着一颗纯净的心去,它就还你一个纯净的本来。“我当时闭着眼睛,感受那个旋律,那个佛音就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听起来特别的舒服。我当时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虽然没有到泪流满面的程度,但真的特别的感动。”刘健均说。

当刘健均与同行者们感动于信仰的力量之际,王山红的幸福则来得更加真切。

不知究竟是一天前切米拉康寺的祈祷应验,还是不丹这一幸福国度本就会带给人以幸福,在下山的泥泞道路上,在突然而至的濛濛细雨中,一个体贴、细致、单纯的不丹导游轻轻的敲开了她的心房。“那天下山时刚好下起了雨,因为是泥巴路,特别滑,他一直搀扶着我,三个小时的路程我几乎全程都吊在他的胳膊上。”王山红说,“期间我的鞋带开了,我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他就蹲下去帮我系上了鞋带,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对于做客户经理的王山红而言,与人相处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工作,她也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这么容易就会被打动的人,但是这位不丹导游还是带给了王山红一份奇妙的感觉。“你会觉你们之间有一份感情在那里,挺奇怪的。没有任何理由,但就是觉得彼此之间有一种挺好的感觉。只是特别珍惜这份大家在一起相处的,特别美好、纯粹的感觉。”

这种感觉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变为了一首歌,变为了一朵突然从怀中拿出来的野花,变为了一枚从祖母那里留传下来的胸针,变为了机场送别时相看两无语的不舍。“我一直认为这应该只是会在电影中才有的场景,没想到就这样出现在了我的不丹之行中。虽然我不知道它最终会变为什么样,但我真的很珍惜这种纯粹、美好的感觉。”在从不丹回来半个月后,王山红在分享不丹之行时说道,言语之外仍能感觉到这份美好所带给她的感动与幸福。

还有什么比以如此美好的故事结束不丹之行更完美呢!

幸福是什么?

带着对幸福的探究10个人前往了不丹在走进不丹之前10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大相径庭

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一种知足的状态,有的人认为幸福就是一种内心的宁静,有的人认为幸福与财富无关,有人的人则认为财富是幸福的基础,而更有人认为幸福就是一种房前屋后,有花园,出门便可见青山绿水的日常。正如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也千差万别。但是无论这10个人对于幸福的感悟如何不同,从不丹回来后她们对于幸福定义多多少少都感染到了一些不丹的气质——活在当下,珍惜现在等词语频繁的出现在他们的答案中。

“刻意的去追求幸福可能追不到,但是其实幸福就在你的生活中,触手可得。”孟晨辉在谈及他的幸福定义时说道,“我跟你分享一个小故事,我从不丹回来之后,也一直在回味这些故事,一只小狗问它妈妈幸福在哪里?它妈妈说:幸福在你的尾巴上。小狗天天转着圈去找它的尾巴,始终找不到,它就着急,问它妈妈:为什么追不到我的幸福?妈妈讲:你每天挺胸大步的往前走,幸福永远跟在你身后。我觉得用这个故事来诠释我对幸福的定位很贴切。”

幸福就在身边,这是孟晨辉不丹之行对于幸福的最大感悟,其实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从不丹回国后,这10个人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大的改变,旅途的劳累,让许多人在酣睡中度过了回国后的第一天;与家人的分别,让高晓红一进家门就忙着下厨给女儿做饭;繁忙的工作,让廖俊霞飞机一落地便回复了大批的邮件。但是不丹之行又确实在他们心底留下了印记——他们希望能与朋友分享不丹之行的感悟,他们盼望能够再次重返不丹,带着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人去那里看看,他们中有的人甚至表示想在不丹生活两个月,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个当地人。而在这些期盼之下,他们感受最多的还是对当下生活状态的满足与珍惜。

幸福是一种能力。不丹是一个幸福国度,然而走进不丹并不能增加你的幸福能力,但行走在不丹却能让你重新找寻到自己原本就具备的这种能力。它与生活、环境、教育、财富、信仰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似乎又很疏离,他们仿佛只是在冥冥之中牵引着你,这种牵引是让在你阅尽繁华之后不忘初衷,这种牵引是让你在渡尽劫波之后可以相逢一笑,这种牵引是让你在平平淡淡之中体会何为永恒,这种牵引只是为了能让你最终寻找到那座早已伫立在你心底的幸福灯塔。

这也恰恰正是宜信财富选择不丹之旅的重要的意义——从我们的生活,去到别人的生活,用别人的角度回看自己,看到自己习以为常的点滴生活居然如此珍贵,看到自己每日的烦忧原来如此平常。

明白单纯,并不是不谙世事的白纸,而是经历风雨坎坷之后的通透与豁达;知道简单,不是无欲无求,而是经历过种种诱惑和选择后的返璞和归真。有了单纯和简单的心,即使岁月让我们的面庞老去,但我们依然拥有清澈的眼神,平和的面容,从容的内心。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因为有缘,有信任,有共同的爱好,缘分就会越来越深。俞慧琳是王山红陌拜结识的,时间还短,而王联章和吕海燕是20年的好友。吕海燕行程结束时,在UMA酒店的花园里问联章导师,你觉得宜信财富组织这样一次活动有意义吗?导师答:人生的意义在于自在,年轻时候努力挣钱,使生活自在;中年后实现自我,使心灵自在。宜信财富在帮助客户财务自由方面做得很好,然后透过旅行,到这种佛教圣地,帮助大家达到一个身心的自在,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图丨田贺

部分图片来自 络

原题丨不丹的自在

7月26日,十年宜信?“世界在门外闪光”「为你读诗」夏季诗歌音乐会将于天桥艺术中心举行。音乐会将邀请王刚、濮存昕,影视演员、赵立新、陈铎、刘芳菲、查可欣、邱思婷等数十位艺术家,以及宜信同事,客户参与,共同探寻那尚未游历的闪光世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6月18日
下一篇 2016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