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ERP信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一、ERP信息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概述
(一)ERP的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是 络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ERP能够高效低记录目标数据,优化数据的查询和管理功能,集合单位多个资源,加强单位的工作效率,优化财务管理。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使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都能按照统一的数据进行管理,敏感地捕捉到任何细微的数据变动,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实时掌握。在统一的数据信息系统下,有利于作业的标准化实时和决策的规划饭运作,有利于改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使得工作实效得到提升。
(二)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用ERP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符合信息时展趋势。随着 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数字化管理,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在面对审计环境变化的情况,只有积极转变审计思想,改变传统审计思路限制,顺应信息时展潮流,采取ERP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才能加强审计管理的集中化、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数据采集的系统化、监督管理的持续化和工作效率的高效化。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工作技术的改革和工作范围的拓展都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管理需要不断调整。ERP信息环境方法能够随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和方法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从源头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要求进行控制,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照规范,从而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用ERP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利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资源
ERP信息系统的重要优势就是对审计资源的整理和优化,然而在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对ERP信息系统应用不够深入,在多数的内部审计工作项目中,仍然按照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进行,没有充分利用和挖掘ERP审计信息系统资源,造成了ERP审计信息系统资源的浪费。
(二)数据的采集和管理风险控制不理想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ERP审计理念和ERP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是依靠ERP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后导入数据库中。然而在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其数据导出的准确性较低,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校验和整理工作,对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质量风险控制成为了ERP应用中的重要问题。
(三)缺乏ERP信息管理人才
由于ERP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到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知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是一项专业性的考验。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只具备基础的软件信息处理知识,专业的计算机信息人才较为缺乏,加之有些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于ERP信息系统不够重视,对于信息技术缺乏了解,导致在应用ERP系统中出现问题。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用ERP系统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对ERP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二)优化软件应用方法,提升数据收集质量
对于ERP系统应用中存在的数据质量管理问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应当积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优化,联合其他办公软件如EXCEL、SPSS等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解决这一问题。在提升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上,高效地完成数据采集工作,降低数据质量风险。(三)培养ERP信息系统管理人才人才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ERP系统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核心问题。只有复合型的人才,既懂得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又具备内部审计工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创造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机会,积极组织计算机技术的培训班、交流会,建立相关评价机制,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松林.信息化环境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58-61
[2]吴炎太,盛巧玲.ERP环境下审计策略研究[J].事业财会,2007,06:52-54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