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华为提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现在又有一种趋势“万物软件定义”。
近年,笔者知道的华为软件定义的产品一个接一个,从早几年的软件定义 络(SDN),到近年来的软件定义摄像机(SDC),再到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电源、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汽车、软件定义天线等等。
近日,华为的Smart 8T8R解决方案,融合了软件定义天线,在俄罗斯携手著名运营商MTS,在莫斯科实现业界Smart 8T8R全球首商用。相比4T4R方案,容量增益1.9倍,用户体验增益2.1倍。
俄罗斯MTS的华为软件定义天线
软件定义天线SDA(Software Defined Antenna),一次天线投资,可支持2G/3G/4G/5G三扇区和多扇区共存,按需软件升级,支持 络扩容及5G演进,而不需要更换天线,节省客户投资。
总体来说,软件定义XX,就是一次部署硬件,通过软件实现不同的功能,满足不同的需求,并能通过软件平滑升级。要实现软件定义,必须要有强大的感知能力、联接能力、计算能力支撑。
目前,华为的很多产品都已实现了软件定义,还有一部分正在向这方面努力。将软硬件解耦,开发工具化,功能及需求定制化、多样化,更加智能化,更好的用户体验,这是大趋势。
下面再看几个华为软件定义的例子,探讨软件定义带来的产品竞争力与客户体验的提升。
软件定义 络SDN。软件定义最早应用在运营商的 络上,软件定义 络受到运营商青睐。以软件定义移动 络为例,华为基于SingleRAN的战略创新,率先实现软件定义移动 络架构、频段和射频通道,从而简化移动 络部署难度,减少运营商投资,降低了运营商TCO,提升了 络效率,提高了运营商效益。
软件定义摄像机SDC(Software-Defined Camera)。软件定义摄像机是华为首创,华为主推并制定软件定义摄像机行业标准。软件定义摄像机,配置强算力AI芯片,以软件定义不同算力,加载不同算法,满足多样的智能化摄像需求。华为SDC的主要特点是强算力AI芯片、开放的摄像机OS、开放的算法和应用生态(参见下图)。
由于将智能算法与硬件底座分离,客户购买软件定义摄像机后,在硬件底座算力充足的情况,通过对摄像机前端算法的不断在线迭代与自主学习实现一次硬件投资、全生命周期内算法可持续升级,给客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未来华为在软件定义芯片及软件定义手机两个方面可大有作为,相信华为已有相关的研发项目正在做。
软件定义芯片,即芯片的架构和功能,可通过软件实时、动态调整。软件定义芯片架构的控制单元是一个可编程的有限状态机FSM。FSM从外部读取数据流、控制流和配置流信息,即“软件”,以此控制各个子任务的执行,每个状态对应一组数据通道要执行的子任务,控制数据通道完成配置和执行。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1)专项专家组总体组组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在上周的2020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上的演讲中,关于软件定义芯片的优势参见下图。
魏教授将芯片归类到上面的这个以硬件可编程性为X轴,以软件可编程性为Y轴的四个象限里,处理器在第二象限,专用集成电路在第三象限,可编程逻辑器件在第四象限。而,第一象限里的软件定义芯片,具有最优的软硬件可编程性。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很重视软件定义芯片技术的研究,我国在软件定义芯片领域也已同步取得一些突破。未来芯片的架构设计,必然包含芯片和软件两部分。而且,由于软件加入而附加的增值可能会超过芯片本身价值。
软件定义芯片是集成电路设计的一次根本变革。软件定义芯片技术是能够替代ASIC和FPGA的新型电路架构技术,有望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摆脱跟随模仿、实现赶超,提供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对于受芯片制造困扰的华为,软件定义芯片将是一个突围的方向。
软件定义手机。既然软件可以定义其他硬件及系统,软件定义手机也完全可能。一次购买手机硬件,按需定制软件,定制功能,按需升级,而不是现在,想升级换代就要花至少几千元换手机。
减少对硬件的过度依赖,必是未来的趋势。而且,现在日趋完善的 络基础及强大算力的智能化的云计算平台,完全可以为大量手机的实时在线运算提供技术支撑,从而降低对单个手机硬件的要求。这同样是受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困扰的华为可能突破的一个方向,华为强大的连接能力、计算能力、AI,支撑华为做得到。
期待华为在软件定义手机方面取得突破,并早日量产,开创智能手机的新时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