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过载”大讨论,究竟会聊些啥?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这样的….

和这样的….

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过载”了。

还不了解什么是过载?

这里讲两个故事,你就明白啦~

■ 蛋蛋—— 交 络让我和闺蜜分手

她是一个大学生,也是 络达人。谙熟微信、微博、知乎各类 交软件,为何反而因此,与大洋彼岸的好闺蜜走向关系破裂?

蛋蛋说:“科技产品确实让我们能够时刻保持联系,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的时刻,我都是准备好要与人 交的。”

■ 樊燕——我们一家三代的微信使用

樊燕说:“一面要努力在 络世界里追上孩子的脚步,一面要拉着老人的手不让他们被抛弃,我们这一代也算是责任重大,痛并快乐着吧。”

这是T-Meet论坛中的两位用户的故事片段。

我们都喜欢多,胜过少。但如果多过了能够承受的限度,就会产生过载。

我们的生活不乏各种过载。 络空间尤为突出:信息爆炸、 交关系泛化、手机使用过度等数字过载;不止于线上,职场中也常有沟通、合作及多任务过载;日常生活中,难以同时满足工作、家人朋友和自己的需求而产生角色过载。

过载的另一面,是稀缺。我们缺乏时间、注意力、亲密的关系和有效的信息,更加匮乏和不满足。过载与我们的时代、技术演进、个人选择密不可分。在这之中,互联 技术既作为一个重要推力,也成为了过载的集中体现。

这些现象早已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么过载?

问题出在用户自己,还是科技产品?

产品开发者、媒体人、学者乃至佛门法师…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1月20日的T-Meet论坛 中,我们请到了用户、技术方、研究者甚至佛家法师一起,来尝试破解“过载”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先来一点剧透吧~

■ 吴晨——过载背后的驱动力

在过载浪潮下,吴晨认为, 人类最需要守卫两大能力。 有奖竞猜:你觉得是什么呢?请文末留言~ ) 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改变做起。

■ 饶培伦——从用户价值到人类福祉

作为一位人机工程研究者,饶培伦透过“过载”这一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产品设计上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导向:用户中心设计vs人类中心设计。虽一词之差,但两者的价值取向却相去甚远,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 会影响。 何为人类中心的设计?产品设计者该作何选择?

■ 贤书法师——越简单越好

佛家清修之士会有“过载”的烦恼吗?答案居然是…肯定的。作为龙泉寺“贤二机器僧”的缔造者,贤书法师将分享一段自己与手机相处的经历,并点明一个的道理: 会不是用来逃避的,对技术的排斥并不是一件好事。 法师为大众提供的化解“过载”的方法,浓缩成为了4幅漫画和1条贤二小视频。

■ 张志东——做一个好产品已经不足够

作为扎根多年的“技术男”,也作为20年的“ 虫”,Tony将从切身感受的过载,谈到大科技时代下的种种 会问题:信息质量、数字鸿沟、隐私……

对此, 产品/技术端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实际行动时的“坑”有哪些?为什么说做一个好产品已经不足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15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