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来抢占“新势力”高地的背后,当然还有来自合作伙伴——江淮在生产、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作为起家商用车的江淮,则积极拥抱行业变革,开创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合作先河。
不论是斥资超过20多亿元建起的全新生产线,还是克服生产工艺难题,制造出重量仅为355公斤的ES8全铝框架白车身,都反映出这一制造基地的先进性。目前,合肥先进制造基地有2000多名江淮精选一线技师和超过200名来自蔚来制造、质量、供应量管理和研发等领域的工程师常驻。
蔚来汽车诞生于2014年,那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元年”。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来一直自带“ 红效应”,几乎每一步都被曝光在媒体的镁光灯之下。
自两年前(2017年)的12月16日,首款量产车型ES8正式上市,蔚来便陆续陷入交付拖延、自燃与召回“初体验”、裁员与人事变动、股价“崩盘”、资金告急等一系列备受瞩目的事件之中,“跌跌撞撞”的步伐反映出,蔚来这个“不到六岁的孩子”确实还没有成功地走“出来”。
毕竟,相比其他一些“造车新势力”,蔚来的确抓住了时机,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最新数据显示,11月,蔚来交付新车2528辆;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17395辆。自2018年6月开始交付以来,蔚来全系产品累计交付28743辆,其中ES8交付19847辆,ES6交付8896辆。
在蔚来抢占“新势力”高地的背后,当然还有来自合作伙伴——江淮在生产、技术、质量、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此前,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就曾表达过“保时捷的工厂肯定不如江淮的工厂”的观点,一度引发业界激烈的讨论。
此次“深读蔚来”考察之旅的第二站,就来到李斌口中“比保时捷工厂好”的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据介绍,该基地规划年产能10万辆,车身车间可通过307台机器人实现车身主要连接100%自动化,车间整体自动化率97.5%,是目前国内最新的全铝车身生产线,蔚来的两款量产车型ES8和ES6均在这里制造。
蔚来ES8最大亮点之一就是采用了全铝车身结构,铝材使用率高达96.4%,综合使用了被称为3系、5系、6系和7系等多种铝合金材质。江淮与蔚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攻克了包括热融自攻铆接、自冲铆接、铝点焊等在内的7种连接工艺难题,每一种工艺技术都为车辆提供了质量保障。
事实上,早在2002年,江淮就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作为国内较早试水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厂,江淮汽车的新能源业务涵盖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多功能商用车、客车等产品。
技术层面,江淮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和电池液冷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应成果,并早已形成整车技术、核心动力总成和自动变速箱及软件系统等产品研发、试验验证和标定开发等完整的正向研发体系。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江淮汽车已累计示范推广超16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30多亿公里。同时,凭借iEV7S、iEVA50、iEV6E等产品的热销,江淮已经在电动车市场开辟了一方天地。今年以来,江淮累计销售纯电动乘用车55163辆,市场占比5.05%。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