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符史云以优异成绩从文昌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符史云被分配到公坡镇的一所乡村小学担任数学老师。尽管是在乡村小学教书,但符史云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向组织和上级部门提出任何要求。符史云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工作赢得了学生的欢迎、家长的信任和同行的好评。
1994年9月,组织把符史云调到更为偏僻的连榜村英敏小学。英敏小学是省政协委员、香港企业家陈文民先生捐资20万元复办的。
符史云第一次到学校是父母送去的,为了方便,符史云父母组了三轮车,一家人坐着三轮车前往学校。但还没有到英敏小学,三轮车就因为坑坑洼洼的道路无法行驶,最后一家三口踩着满脚泥来到学校。虽然学校建起来了,但简陋的校舍、杂草丛生的校园让符史云父母对儿子的工作环境有些难以接受。
“在哪里都是教书,条件不重要,好了好了,你们快回去吧。”就这样,符史云把父母劝回家,他留在这所偏僻、简陋的乡村小学。
符史云在工作中毫无怨言,不计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地在这所乡村小学教书育人。2000年,英敏小学老校长退休,符史云接任校长,还兼任毕业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
担任校长之后,符史云深感担子更重了。除了做好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符史云还带领学校领导班子制订学校发展规划,设计校容校貌蓝图,带领全体师生,平整校园,种植花木,铺植草皮。符史云的认真、勤奋加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再次得到陈文民的认可,捐资近200万元建起了教学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学校大门等。
为了节约资金继续对校园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建设,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符史云带领部分教师利用节假日不辞辛苦地跑遍海口市郊的花木市场,以最优惠的价钱购买花木草皮,发动全体师生自己动手平整校园,种植草皮,设计花组图案。
在陈文民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英敏小学已旧貌换新颜,从一所简陋的乡村小学变成一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乡村名校。
除了对小学硬件条件的改善、完善,符史云更注重软件的规划,他制定了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奖教奖学制度、校园管理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和方案编印成小册子,发到每位教师手中,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和执行,使学校的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虽然当时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符史云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还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认真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认真组织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他还引进竞争机制,坚持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把教师的工资和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成绩相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除了对学校的管理,符史云仍坚持给学生上品德课,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仅仅是教书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从小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就像一株小树苗,品德课就像无形的手,在树苗长大的过程中让它不会长歪、长斜。”符史云说。
而且符史云在课后经常跟学生谈心,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心理活动。阿蝶(化名)曾经是学校的一名女学生,因父母在儋州打工,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村子里,家境非常拮据,穿的衣服不仅旧,甚至有破洞。或许是受家境拮据的影响,阿蝶不是很愿意跟同学们在一起玩。阿蝶远远看着同学们玩耍的样子被符史云看在眼里,他主动跟阿蝶谈心,给她送来学习用品、课外读物、教辅材料等,在生活上给予帮助。阿蝶从小学毕业后,经过勤奋学习,她现在成为了一名教师。
符史云把活动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和素质教育课程化的重要内容,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广泛接触大自然,接触 会,使学生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
学校还成立了美术、文艺、种养、科技、体育等兴趣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文艺组同学在李艳老师的指导下,刻苦练习舞蹈动作,所表演的舞蹈节目在文昌市第三、四、五届少儿文艺调演中均获得一等奖。种养组的同学,以学校40亩淡水鱼养殖场、50亩热带作物园为活动场所,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淡水鱼的放养技术以及椰子、芒果、杨桃的栽培管理技术。通过参加劳动,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知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0年的教坛生涯,符史云扎根于偏远的乡村小学,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乡村的教育事业!
相关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