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要懂得放权,掌握好分寸 | 资治通鉴
【发生时间】
公元一五年
【原文翻译】
莽自见前颛权以得汉政,故务自揽众事,有司受成苟免。
王莽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够替代西汉,独自掌权,是因为垄断了权力。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他亲自处理各种各样的政务,各级领导机关都落了个清闲,什么事情都让上级决定。
诸宝物名、帑藏、钱谷官皆宦者领之;吏民上封事,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其畏备臣下如此。
各种宝库、钱库、粮仓,都是由宦官担任。下级官员或者百姓的上书,都必须要经过宦官,或者是王莽的左右随从过目。而尚书,原来的皇帝秘书,根本不知道下面传递了什么信息上来。
又好变改制度,政令烦多,当奉行者,辄质问乃以从事,前后相乘,愦眊不渫。莽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
王莽喜欢随意改变制度,政令繁多。应当马上决定的,王莽却事无巨细地研究。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旧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
王莽不敢放权给尚书,就只能自己亲自处理到天亮,但还是不能胜任。
尚书因是为奸,寝事,上书待 者连年不得去,拘系郡县者逢赦而后出,卫卒不交代者至三岁。
尚书利用了王莽这种工作机制,就开始为非作歹,做坏事。因为这些事情,无法正常送到王莽的手上。那些等候批示的官员,一等就是几年。被抓捕到监狱里面的人,基本都不用想着出来了,除非天下大赦。而边境部队,不能换防,一拖就是三年。
谷籴常贵,边兵二十馀万人,仰衣食县官。五原、代郡尤被其毒,起为盗贼,数千人为辈,转入旁郡。
粮食价格飞涨,边境二十多万官兵,全部都需要县级政府来养活。五原郡(内蒙古包头)、代郡(河北省蔚县)的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只能跑去当贼了,多的时候,能够集结几千人,到附近的县去抢劫。
莽遣捕盗将军孔仁将兵与郡县合击,岁馀乃定。
王莽派出将军孔仁,与当地的民兵一起出击,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平定下来。
【通鉴解析】
尚书,简而言之,就是皇帝的秘书。王莽因为担心尚书做大,蒙蔽自己,因此将宦官提拔到与尚书同等的位置。但是,王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宦官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忠实于自己。
随意改变制度,就是缺乏一个长远的顶层设计,同时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导致执行政令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后导致朝令夕改,给国家治理带来巨大的成本,给百姓造成巨大的伤害。
《素书》说:“病莫病于无常。”病,就是指一个组织出现问题了。无常,就是朝令夕改,需要经常去变动决策。
《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这里不是指,治理国家就像是做个饭一样简单,而是指,治理大国要如何烹制小鲜一样细致,不能大火,不能翻炒,否则就做不出好吃的小鲜。
从王莽的工作量来看,确实是一个负责的工作狂。但是,我们不能够单看过程,也要看结果。王莽虽然经常工作到天亮,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旧的问题不能解决,新的问题又冒出来。这样就相当于政令阻塞住了,就会给国家治理带来巨大的麻烦。就像是人的血管被堵住了,那不是马上就要出问题了吗?
《黄帝内经》里面讲过,心主神明。这就是发 施令的角色,心健康了,就让整个身体运转得井井有条。如果心不主神明了,跑去主消化了,就相当于没有人发 施令了,身体内的各项器官气机都乱了,那能不出问题吗?
政令淤堵了,自然就出现问题了。呈上去的奏折得不到回复,下面的官员就不敢做事了。因为一旦做事了,不符合王莽的要求了,那么到时候责任是谁的呢?因此,一个组织要想健康发展,一定要有一套合理的架构。这是保证政令通畅的关键。
就像是一个电脑,如果使用的人没有一个好习惯,乱安装软件,文件乱放,那么真正要用的时候,文件找不到,电脑又卡顿,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了。
【触类旁通】
王莽:自欺欺人,难有好结果 | 资治通鉴
【 】
历史使人明智,经典使人通达。
领略历史魅力,感悟先贤智慧。
欢迎搜索:稽圣
进行关注并订阅所有文章,欢迎转发、在看、收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