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问一个人:假如回到高考那年,你会对自己说什么?十个人里有八个会告诉你,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热门的。
因为,热门专业等你毕业就不热门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来形容选专业,再恰当不过。
▌应届生的“钱途”在哪里?
今年找工作有多难?猎聘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2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 告》显示,上半年新发职位同比下降22.70%,而活跃中高端人才则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8.11%。所谓“中高端人才”主要指年薪10万元以上的人群。
“僧多粥少”的局面在下半年可能会得到缓解。根据猎聘的调研,38.67%的企业表示下半年的招聘规模与上半年持平,35%的企业表示会增加招聘。
对于应届生来说,通信行业是薪资最高的行业。从2022年二季度新发应届生职位分布TOP20细分行业的招聘薪资来看,应届生职位薪资最高的是通信,招聘平均年薪为19.28万元。
薪资待遇水平位居前列的都是科技行业。调研显示,电子技术和互联 位居第二和第三,招聘平均年薪分别为19.11万元和15.40万元。
如果没有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也想拿到不错的薪水,不妨试试做主播。
调研显示,主播的应届生招聘平均年薪达到了11.37万元,挤进了前10名,超过了管培生和机械工程师。但是,主播的应届生招聘数量并不多。
8月3日,拥有936万名粉丝的 络主播彩虹夫妇发布视频称自己带货一天卖2.3亿元,净赚约400万元,引起 友热议。虽然普通主播无法获得百万元的高收入,但在应届生中也属于较高水平。
▌哪里工作机会最多?
互联 的应届生职位缩减,但仍然提供了最多的工作机会。
调研显示,2022年二季度互联 行业的新发应届生职位同比下降了4.23个百分点。但互联 行业的新发应届生职位在TOP20行业中的占比仍然高达9.64%,位居首位,说明互联 行业的招聘规模依然十分可观。
在猎聘平台上, 2022年5到6月“在职,看看新机会”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31.26%下降到23.20%。而“在职,急寻新工作”和“在职,暂无跳槽打算”的人才占比均有下降,这表明求职者跳槽更加谨慎。
此外,“离职,正在找工作”的人才占比从2021年5-6月的35.56%上升到2022年同期的45.11%。这说明离职待业人员显著增加,可能导致在职者更加谨慎,不愿跳槽。
在整个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又“被迫”进入到“工业4.0”时代,让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如同雪上加霜。
▌工业4.0关系到每个人
你应该听过“工业4.0”的说法,也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它让今天的“好职业”和“坏职业”,在未来10-20年大洗牌。
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智能化时代。
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德国签署《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纲要里有四条都是关于工业4.0的合作。
当然了,所谓的“革命”,不是要彻底推翻前一个时代,智能化促进产业变革,离不开信息技术,工业4.0时代也可以说是“自动化plus”时代。
▌最容易被取代的岗位
2017年的时候,《纽约客》杂志的一张封面图引起了全民热议。
封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扮演了施予者的角色,意指明显——在未来 会,人类的工作机会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为了流落街头的弱者。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和美国劳工统计局共同发布的数据——人类将会损失55%以上的工作岗位。工业4.0时代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会让一大部分人失业。而且,这一轮的失业和以前都不太一样。
之前的工业革命对职业的替代,都是自下而上的,自动化来了,流水线上那个最没技术含量的工人,一定最先失业。而人工智能时代威胁到的一大波岗位,是 会上“中不溜”的白领,这其中不乏中产阶级。这也是为什么坊间流传着一个说法:
人工智能会消灭人类中产阶级。
那些容易被取代的岗位,有个共同的特点:工作内容里有很多可重复的细节,任务目标明确,方法有规律可循,也就是说,可以“被编码”。
为什么呢?
这个职业不至于多么风光,起码也是比较体面的,但是,信贷员已经开始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了,并有机构给出数据,在未来,信贷员这个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是98%。
商银行的每一笔贷款都是AI贷款。智能系统有100多种预测模型,3000多项策略,于是才实现了小微企业3分钟申请,1秒钟放贷。
通过人工智能做风控管理,信贷不良率在1.5%以下,吊打行业平均水平(央行统计的小微贷款不良率为5.9%)。如你所见,做这种可以“被编码”的工作,人工智能比人更快,更准,更可靠。
▌哪些职位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的数据体系分析了365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
虽说他们分析的仅仅是这些职业在英国的前景,所基于的也不过是本土的数据。但从这些概率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
a.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b.如果你的工作包含以下三类技能要求,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小:
◇ 交能力、协商能力、以及人情练达的艺术;
◇同情心,以及对他人真心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创意和审美。
举个例子,你的工作需要灵感,需要创意,或者需要根据用户的想法研发改进产品,这里面融入了很多人文的表达,不管是情感还是科技,那么它就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类想出一个点子,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去实现,可能人工智能在实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人工智能不会自己产生一个新点子或好创意,因为它没有内驱力做这个事,这就是人和机器的区别。
比如,你可以在B站上看到很多AI模仿音乐家风格的作曲,但是它没办法创造出一个新流派。
程序员、摄影师、市场经理、建筑师、文案策划、新媒体运营员、艺术家(画家、插画师、音乐家、雕塑家、音乐编曲等等)、作家/编剧、舞蹈编导、医学家、金融分析师、数学家、平面设计师、精算师、制片人/导演等等,这些都是创意型工作。
人工智能对职业的“取代”,和科技创新对旧产品的“取代”不同。
科技创新是颠覆性的,手机出现了,BP机没了,数码相机出现了,胶卷没了,mp3出现了,随身听没了。
人工智能的“取代”,不会威胁到某个产业,而是要具体看细分职业的工作内容,是不是可以“被编码”。
所以,你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或者和孩子讨论未来职业方向的时候,不能只是考虑行业,而是要看具体的工作内容,需要几分 交智慧,几分创意灵感,几分感知操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职业选择不是抽盲盒, 会政治和经济的变迁,是一切的风向标。
努力很重要,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职业选择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