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收到Apple Watch 的第18 天,来写个心得分享好了。为什么会在第18 天写,啊我就今天有空咩,不过这个东西没差啦,我觉得再用下去也不会有新的心得了。
心得一:电力不是一个大问题,真的
之前Apple Watch 的规格一出来,天天需要充电这件事大家骂的跟什么一样,讲的好像其他的智慧表都好棒棒,不用天天充电。天天充电真的不是一个大问题,相信我。我自己的配带习惯是一天配带约16 小时(早上10 点起床,半夜2 点睡觉),每天会固定运动使用内建运动软件约1 小时,大部份的讯息不会推播到手表上,只留下几个IM 软件和email。在这样的使用情境下,大概到晚上睡前都还会有个35% 左右的电,曾经有一天到睡前还有60%,吓了我一跳。心得就是只要不要一直玩手表,手表的电力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糟。
喔大家会说,啊我买了手表不是就是要玩,我下一个心得会跟大家手表没啥好玩的点。另外一提的是,我的iPhone 自从有了Apple Watch 后,掉电掉的比之前快很多,希望未来Apple 可以在新的iOS 里调整一下掉电量。
心得二:手表没啥好玩的软件
由于Apple 对手表软件开发的规范,要嘛就是拿不到资料的半残软件,或者就是要呼叫手机端才能得到讯息的软件。前者像是Nike+,软件很就很明白的跟你说他拿不到心跳资料,甚至还建议去更改系统设定以免每次抬手都看不到Nike+的资料。这种限制很像早期的iPhone,一堆系统限制,结果害软件的使用者体验很糟糕。
后者这种呼叫手机端才能得到讯息,也是另一个系统限制,应该除了Apple 本身开发的软件外都没办法先把资料暂存到手表端,所以每次点开手表端的软件,都得先看小菊花转啊转的快10 秒……
我等到花儿都泄了……
在一堆限制的状况下,我实在很难想到软件开发者前扑后继的去开发手表上的应用,除了插旗子宣扬国威外,弄了半天生出一个使用者经验差到不行的软件让使用者靠北到不行有什么意思。不过这块市场就那么大,不赶快进来也不是办法,我相信现在一定一堆UX Researchers 整头烧的跟什么一样了。
就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想要买个东西,到底是拿出手机打开Amazon 的软件,搜寻或扫barcode 查找然后下定比较容易,还是用手表召唤的app 然后用语音搜寻还可能因为静电就不小心点到购买送出还不能取消比较优雅呢?
不得不说这样的问题除了发生在Amazon 上,像是Uber 也会有一样的问题,我点了就送出,好可怕啊
心得三:系统整合做的不够好
这里我指的系统为:Mac OS X、iOS 和手表三个系统之间的整合。iOS 8 和OS X Yosemite 有个很棒的Handoff 功能,就是我可以用OS X 接听iOS 上的电话或讯息。加入手表后,当然这件事也被整合进来了,不过比较可惜的是,目前OS X 上似乎无法得知使用者是否正在使用OS X。举个例子好了,当我在使用iPhone 时,讯息就不会发送到手表端,这是一个很简单但很棒的应用,因为不会有人想要一边用手机,手表上又同时接收到手机发送过去的讯息,这样不就很蠢吗?
但问题就在这里了,当我在用电脑和别人传Line 或Facebook 时,我的手表会一直叫叫叫的啊,但手机就不会叫喔,因为手机端知道我在用电脑,但为什么手表就不能一起知道我在用电脑呢?我不懂……
心得四:健康讯息很贴心
除了每小时叫我该站起来动一动,连我在开长途的车也不例外(正在开车实在很难马上站起来动一动)。
每每在电脑桌前收到这个讯息,我就会顺道起来倒个水上个厕所活动活动筋骨一下。另外当初买Apple Watch 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他可以当我全天的活动监控,像是我今天运动了几分钟,站立了多久,以及消耗了几卡路里。这18 天有瘦吗?有,我瘦了3 公斤,但这是因为我每天都去跑3000 公尺,和手表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不得不提的是,有时看到运动量或卡路里差那么一点点,真的会就去走走把剩下的补齐,或许也是一部份的心理作用帮助吧!
心得五:移动支付我没有用
我一直都没有用Apple Pay,原因是我觉得在付款时拿出微信比较有安全感,另外用iPhone 去付款我就觉得很蠢了,所以我更不会用手表去付款。
但是坦白说,我对于SPG 的用手表开房门这个还挺有兴趣的,如果有机会入住SPG 旗下旅店,我会在探讨一下这样的使用者经验倒底为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