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在一间不超过40平米的会议室里,CODING宣布收购GitCafe,在场的见证者只有媒体。
GitCafe于2012年年初上线,是国内最早引进国外知名的 会化协作编程 站 GitHub,利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管理软件代码理念的服务厂商,曾被称为「中国的 GitHub」。
而CODING 成立于 2014 年初,除包括代码托管服务在内的工具平台外,还有软件众包的业务,双方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发布会当天,GitCafe创始人Thomas Yao和CODING的创始人张海龙在「让开发更简单」的屏幕前合影。
张海龙说,「我和Yao认识很多年了,我俩就是想一起把这件事做好。」
不到2年的时间里,云端开发协作平台Coding.net累积了 25 万开发者,37 万个项目。Coding.net把代码托管、产品演示、WebIDE 等开发工具集成到浏览器中,免除了繁杂的开发环境部署。
2015 年 10 月,基于 Coding.net 的工具平台,CODING 推出云端软件众包服务平台「码市」。
针对很多类似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形态称为软件开发领域里的滴滴、uber,张海龙认为,这种提法并不准确。
「打车的场景都是一样的,但是软件交易平台的复杂度,是有很多环节是需要逐步去摸索的。」张海龙说。「码市不仅是对接软件开发者和需求方,还要做管理,把这个事情变得标准化、流程化。」
在码市上,软件开发的流程被拆分成不同阶段,每个需求配有详细的需求文档,完成UI设计之后,项目才能进入开发阶段。在开发环节,项目也会拆分成不同功能点,分期验收,根据功能点的完成情况付款给开发者。
每个项目都配有项目经理,当双方出现沟通不畅,项目经理会帮助解决。「通过流程标准化,把需求定义清楚,需求实现文档化之后,双方不需要那么多的沟通。沟通越少,越高效。」张海龙说。
码市上线之后,张海龙开始关注软件开发领域里的众包平台。
「基本上每星期都会出现一家新的众包平台,到现在为止大概有30多家。」
从开发者工具切入,再到软件交易平台,CODING的业务发展逻辑,在张海龙看来,刚刚完成了故事一个好的开头。
交易必须要监管,而监管需要工具的支撑。「工具是众包平台的门槛,纯粹的交易撮合、信息的对接没有价值,CODING用两年的时间把工具打通了。」张海龙说。
另外,CODING通过工具积累了非常多优质的程序员,这是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此次收购GitCafe,更加丰富了码市上的开发者资源。张海龙说,「新的平台可能需要做很多事情才能积累这么多优质的程序员。」
效率驱动,而不是业务驱动
2013年之前,国内很少有为开发者服务的云端工具,开发者使用的云端工具基本上都是国外厂商做的。
早在几年前,国外的开发者就已经在使用前沿的开发工具和开发方法论,团队成员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办公。而国内的企业还是习惯把人聚集在一个办公室,对员工限制严格,甚至不允许员工上外 这样的情况也存在。
在张海龙看来,有些企业之所以抗拒新的开发方式,是因为他们现在的工作方式能够满足任务的完成。这些企业更多的是业务驱动型的,不是效率驱动型的,「业务部门觉得这个开发进度可以,研发部门也不会有特别强烈的动机去改变这个现状。」
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企业服务的基础市场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包括在人口、收入结构、技术、企业自身等等方面。这些变化共同促成了企业服务的创投高潮。
「企业自身的竞争愈发激烈,当大家都重视效率的时候,企业会对SaaS有强烈的需求。」张海龙说。
作为2016年软件开发领域首例并购事件,这是否预示着SaaS领域也开始走上电商、O2O的发展路径?
张海龙说,「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一开始兴起很多新公司,然后会逐渐淘汰一部分,再剩下一部分走向合并。」
「协作的云端化、工作的远程化是趋势,所有赚钱的商业模式都是符合人类的追求。」张海龙说。
– 20160308 No.1116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点击「阅读原文」,B12就跳出来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