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阿里AI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短期别高估,长期别低估

短期别高估,长期别低估。

如果你问对阿里AI芯片的最新观察,这就是我在与达摩院研究员交流后的最大印象和评价。

骄旸,是花名亦是真名,现在是阿里AliNPU团队的代表。

在平头哥炸响业内外后,他透露了更多内部进展。

阿里AI芯片团队

在成立平头哥子公司之前,阿里AI芯片团队建制在达摩院旗下,向阿里集团CTO行颠汇 。

截至平头哥半导体成立前,阿里AI芯片团队规模已近百人。

骄旸说,这是一支在GPU和CPU设计领域有多年经验的工程师团队,甚至自嘲拉低了阿里平均年龄,光他本人就在GPU领域有20余年从业经验。

但阿里的AI芯片,将跟GPU有很大不同的架构。因为他们做的完全是基于AI算法优化的架构。

骄旸说,CPU、GPU作为通用计算芯片,为处理线程逻辑和图形而设计,处理AI计算问题时功耗高,性价比低,在AI计算领域急需专用架构芯片解决上述问题。

之所以要自主造芯,原因也与AI需求有关。

即便在阿里内部,图像、视频、云计算等商业场景的AI推理运算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目前通用芯片无法完美适配——运算效率、部署成本,以及功耗等方面的挑战,都让AI芯片呼之欲出。

在平头哥半导体成立前,阿里内部已经在基于机器智能技术实验室等团队的AI算法模型研究,设计微结构以及指令集,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大量的AI模型算法运算。

而平头哥成立,算是业务落地加速。

平头哥怎么搞?

目前还没细节,骄旸介绍了大方向。

首先,这个半导体子公司,将会以融合协作向前推进。原有的阿里达摩院AI芯片团队负责需求定义和设计,而收购而来的中天微,则继续在流片等硬件方面协同,一起实现软硬件一体化设计。

其次,平头哥的成果会先以自用为主,先优化和服务好内部业务,比如阿里云的云计算,提高算力、降低成本(GPU太贵了),为AI加速推理变革而去。

也有一些阿里核心业务场景,比如新零售、城市大脑,以及新业务如自动驾驶等。

与其他芯片公司不同,阿里平头哥算是含着“金钥匙”而生,内部需求在先,并不缺“客户”,商业化落地不是大问题。

具体应用领域上,平头哥的芯片也会先云后端,先在云计算、计算中心等方面上岗,等到第二代、第三代,才会重点考虑终端侧和边缘侧,也算是如今造芯公司的稳妥路线。

但不意味着没有挑战。

短期别高估

即便是源自阿里巴巴的“富二代”芯片公司,但跟所有芯片一样,造芯并不轻而易举。

在此次云栖大会上,阿里CTO行颠已经给出了阿里NPU的下一步时间表:2019年4月流片,2019年6月亮相第一款神经处理芯片AliNPU。

但目前为止,这还只算是先把目标扔了出来,把帽子扔过墙的另一边。

流片中的风险,芯片规模化量产,其中困难不曾降低一丝一毫。

骄旸说,虽然AI芯片已进入量产落地阶段,大方向大思路都有业内共识,非前沿学术问题阶段,但芯片等硬件与软件算法迭代不同,其中的规律流程,该走路一点都不能少。

AI对于半导体会有重塑、重新定义,但敬畏之心不可少。

长期别低估

然而长期来讲,也别低估阿里AI芯片。

AI芯片之所以狂飙突进,根本原因还是供需不平衡,首先是缺乏专门的AI芯片,其次是GPU等通用芯片供不应求且成本不菲。

而且芯片也在进入“软件定义硬件”的时代,数据、场景,都在帮助硬件变得更不同,阿里家大业大场景众多,数据也是最核心优势之一,未来能让芯片发出多大光亮?值得留意。

最后是人才,阿里这样的巨头入场,又是高层最重视的新业务,在人才吸引力方面,肯定比初创公司和老牌巨头强得多。

在阿里宣布进军AI芯片领域后,就有小道消息称,英伟达、华为等芯片方面人才遭高价挖角。

而且这位如今代表阿里AI芯片发言的研究员“骄旸”,也曾供职华为。

所以长期去看,阿里在AI芯片方面,也不容低估。

不知你怎么看?

诚挚招聘

?’?’ ?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8月16日
下一篇 2018年8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