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功能性食品”,升级为“疗法”!畅销保健品的变形记与洗脑经

导读

打擦边球,变身“功能性食品”

可是,某些做保健品生意的人不愿意被这样的严格管理束缚住,他们臆造出“功能性食品”这一概念,打着保健食品的擦边球,宣称着保健食品没有的功能,有的甚至还臆造出各种养生概念,并卖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高价。其中不少连食品批 都没有拿到,甚至干脆就是三无产品。

如某品牌猴姑饼干,把“养胃”作为一款普通食品的卖点,售价高达118元每盒,比同样分量的其他知名品牌高出近3倍,还误导胃病患者每天食用两到三包。

临床专家表示,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来说,进食如此多高油高糖的饼干,不仅无益,反而有害。2015年,北京一名消费者李先生因胃部不适,在看到电视和超市的广告后买了该饼干,但长期食用后发现与普通饼干无异,而且由于过度信赖该饼干,反而耽误了及时用药和就医,身体和精神均遭到损害。

不少功能性食品除了利用明星代言、通过广告大肆推广外,还采取精准销售策略,专门盯准老年人洗脑。

如一款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仅仅是普通食品,在找来知名运动员作为代言人后便在广告中声称“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减轻抗原抗体反应,抑制组胺、慢反应素等有害物质的释放,消除支气管炎性水肿、痉挛,减少吐痰、缓解哮喘,进而极大程度保护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在超市、公园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进行推销,销售人员甚至上门给老人做家政服务,让不少老年人信以为真、疯狂购买。

保健器械、耗材成监管盲区

如近期被媒体揭露的华林酸碱平理疗仪, 称给人体通上电就能“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颈椎腰椎都能治”。其官 上还展示有包括按摩器、按摩油、按摩膏等一系列与“酸碱平”有关的产品,该公司的“导师”更是公然宣称他们是“正规传销”,只要掏钱购买产品就能成为会员,拉人头发展下线,年入百万不是梦。2016年、2017年该公司的直销业绩高达75亿元。

有患者甚至因听信理疗器械的虚假宣传而送命。2016年中秋节,安徽六安一名糖尿病患者体检时被医生告知需要去医院做腹透,但是他因听信理疗店的宣传,没有去医院就诊,而是选择在理疗店做理疗,最终导致肾脏中毒昏迷,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家人悲痛之余想 案,却被告知由于理疗设备不属于医疗器械,因此该理疗店不算非法行医,最多仅能以虚假宣传进行行政处罚。

除了器械,耗材类的保健产品更为普遍、销量也更大。泡脚中药包、瘦瘦贴、祛湿贴等各种形形色色的保健产品通过淘宝、微商等销售火爆,但绝大多数是三无产品,许多消费者上当受骗后投诉无门。

疗法、功法洗脑更胜一筹

除了“转型”为功能性食品、保健理疗器械,还有保健产品“升级”成“疗法”,甚至与宗教、中医养生嫁接升格为“功法”,洗脑强度更大,也更隐蔽。

如媒体曾揭露某品牌减肥代餐食品一盒24片饼干售价高达1200元。有消费者按照其产品要求,两个月内每顿饭只吃一块饼干,少量青菜、水果,最终心脏骤停逾10分钟,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后经调查,此款代餐饼干中根本没有所谓高营养饱腹成分,也没有能够帮助消耗脂肪的成分,就是一款普通饼干。

比减肥饼干“变形”得更彻底的,还有一些保健“功法”推广机构。有的卖家在搭售高价实体商品的同时,向学员收取高额学费,宣称通过某些功法的修炼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治愈多种疾病的效果。如北京一家机构 称宣传南怀瑾的佛学理念,利用宗教、中医等概念大肆招收学员进行敛财,机构负责人虽没有执业医师资格,却在讲课中公然宣称自己曾经治愈过非典病人、癌症病人。

“先是洗脑,再是谋财,甚至危害健康,有人还为此送了命。保健产品依靠虚假宣传、赚取暴利的套路不能再纵容下去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4月13日
下一篇 2019年4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