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
昨天我们发布文章,标题用了“席卷”两字,涉嫌夸张,属于用词不当,应改为“涉及”。
我们在此诚挚地向读者朋友们道歉,今后避免此类情况。
昨天,我们在《研究进展|涉及中国东部6省养禽业疫情大流行的元凶是谁?》一文中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笑梅团队分离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变异株的研究。
今天我们来看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变异毒株的分析。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成子强团队分离出了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变异株,动物实验显示毒力增强。
文章信息如下:
背景:
1988年,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首次从英国的肉种鸡中得以分离。得益于根除程序,自2013年后,中国极少出现髓细胞组织增生症或ALV-J的 道。但在2018年2月,中国的六个省几乎同时暴发了该病。养殖场中15-20周龄的肉种鸡出现了精神沉郁、瘫痪和体重降低等症状。死亡率在某些鸡群中达到了15%。病鸡在胸骨、肋骨和腰椎部位出现黄白色肿瘤生长,并 向肝、肾转移。
图1. 本次疫情中,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所导致的髓细胞组织增生
(a)病鸡表现出沉郁和瘫痪;
(b)胸骨、肋骨和腰椎部位出现黄白色肿瘤生长
(c)黄白色肿瘤转移至肝、肾
病理观察显示所有赘生物呈现髓细胞组织增生,大量髓样肿瘤细胞出现在肝脏、肾脏和骨髓。
图2. 病理观测显示所有赘生物呈现髓细胞组织增生,大量髓样肿瘤细胞出现在肝脏(a)、肾脏(b)和骨髓(c)(HE染色,400X)
取样地点:
高密、滨州、哈尔滨、扬州、石家庄、郑州
基因比对分析:
基于GP85和GP37基因的演化分析显示,本次研究中分离到的GM0209毒株群与标准毒株ADOL‐7501, HPRS‐103和NX0101 显著不同。GP85蛋白hr1和hr2间保守区域发生R176G突变,该突变在其他44株ALV-J中并未发现。
GM0209毒株群3’-UTR区域缺失11个核苷酸,这一突变也出现于SCDY1和NHH毒株中。这两个毒株与血管瘤有关,说明该缺失不能决定ALV-J诱导产生的肿瘤种类。
图3. 对分离自病鸡的6株ALV-J的gp85(a)、gp37(b)、E(a)和3’-UTR(d)基因的演化分析。
ALV-J gp85、gp37、E和3’-UTR的参考序列来自GenBank数据库。该演化树采用MEGA软件6.0版本根据邻接法则绘制而成。分枝间距离代表Bootstrap值。标记代表相对进化距离的测量值。
另外,动物感染实验显示,本次分离到的GM0209毒株群与以往ALV‐J毒株相比毒力增强,6株GM0209毒株之间致癌性没有显著差异。
本栏目由周盼伊统筹策划,旨在学习与传播知识,仅供参考,感谢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
?相关阅读
研究进展|血液、饲料、空气、水源、温度?非洲猪瘟与猪瘟防控关键因素比较
研究进展|陈化兰院士团队综述最新H5N1禽流感疫苗及评价
研究进展|陈化兰院士团队对H5N1禽流感疫苗使用的分析
研究进展|非洲猪瘟病毒在中国变异了?饲料传播风险有多高?
研究进展|图解哈兽研对中国首个非洲猪瘟分离毒在猪体的复制规律和致病性研究
研究进展|猪肉中的非洲猪瘟病毒在2018年8月被中国沈阳游客带入韩国
研究进展|非洲猪瘟病毒对本地宿主群体可快速稳定适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