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天津1月11日电题:价格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代写代发“一条龙”——揭秘地下“论文工厂”
国家卫健委近日通 了第13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至此,半年来已累计通 案件310个,其中144个涉及论文代写代投、论文及数据买卖,占总数的近一半。
(小标题)暗访:代写代发“一条龙”
(小标题)揭秘:专业论文是如何炮制和发表的?
《血管生成因子A抑制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干预效果及作用研究》——这是一家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刘媛收到的一个论文备选题目。只要她认可这个题目并支付相关费用,对方就可以帮她写好,并安排发顶级期刊。
“对方显然知道我从事的研究方向。这个题目乍看很专业,挺让人惊讶的。”刘媛说她经常收到这种信息。
从写到发,一篇篇专业的论文究竟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曾为“论文工厂”工作、差点正式入职成为“写手”的刘庆俞表示,“论文工厂”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按套路写出来的作品其实并没有多好,只是下功夫对各大期刊的喜好厌恶摸得较为清楚,然后选择较容易套公式的科研领域做文章,“就像是托福雅思作文班的老师,有很多好用的考试套路”。
有专业打假人士总结出“论文工厂”出品的医学“八股文”英文题目的结构特点:生物分子+动词+细胞过程+癌症类型/细胞类型+介词+动词+生物分子,只要简单更换癌细胞种类和生物分子,就能“变”出一篇新论文。
不过,刘庆俞也表示,参与“生产”医学论文的都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所以才能保证写出来的论文质量不至于太差。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医学教育,很多还是医学专业博士毕业,进入一些“生物科技公司”,有的人入职前甚至不完全知道自己进的是“论文工厂”。“很多时候,买卖科研成果的利益要比做科研本身获得的利益更多。”刘庆俞说。
(小标题)重拳整治论文代写,提升科技成果评审水平
一些代发论文的纠纷也屡屡发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法院日前审结一起案件,2020年5月,李某与A公司签订《SCI委托服务协议》一份,约定服务费为5.4万元,结果A公司未能按合同约定发表论文,李某催要退款未果,将A公司起诉。最终法院判定双方合同无效并要求A公司退还服务费。
值得注意的是,多起案件涉及刑事犯罪。高额回 诱惑下,一些诈骗团伙开始披上“论文工厂”的外衣骗钱。
“论文工厂”的存在不仅扰乱了人才竞争的公平公正,而且会伤害科研工作的真实性。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夏群表示,“论文工厂”生产出的论文脱离实践,数据造假的期刊论文甚至会“扭曲”相关科研工作。
2019年,科技部等20个部门联合发布《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明确规定“买卖、代写论文或项目申请书”被列入科研失信行为。去年以来,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对发现的涉嫌造假论文组织开展调查,有人被撤销职称聘任,有人被暂缓职务晋升5年,有人项目申 、立项、评奖等资格受限……
“我国在科研诚信领域的重拳出击为整治‘论文工厂’现象开了个好头,要彻底杜绝论文代写代发,还需要不断改革,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提高科研成果评审质量,减少违法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夏群说。(文中刘媛、刘庆俞为化名)(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