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别篇(二)饺子奇谭

中国是无可争议的饮食大国,可是每到逢年过节,中国人的饮食列表就在一瞬间被人清空殆尽,成了饺子的一言堂。细细一数,无论春夏秋冬哪一个节日都大抵如此,唯有元宵节中秋节等少数节日可以幸免于此。但是想来没有哪个中国人不会奇怪,为什么本身不能称之为绝顶美味的饺子在中国一直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呢?

而中国人爱吃饺子这种情况在冬天表现的更加明显,无论是冬至还是大寒小寒,包括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都要吃饺子,饺子的地位是谁也不能取代的。甚至于连出远门,都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说法。想要一解疑惑,那就不得不提到饺子的来历和功效了。

传说饺子是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所发明的一种美食,不过一开始他发明饺子的目的是为了治病。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乡后,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这副药就是“祛寒娇耳汤”,而里面的娇耳就是饺子的原型。只不过张仲景当时在里面包的是羊肉和辣椒,而今天的饺子则馅料丰富,不过如今人们最主要的几种分别是芹菜,韭菜,白菜,此外还有酸菜,角瓜,香菇等各种各样的馅料。就连做法,也从最初的水煮发展成了可蒸可煎。不过饺子变成今天的面目和地位也是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

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都是没有饺子这种说法的,在饺子的最开始,他和今天的馄饨并没有被人们加以区别,直到唐朝才有了偃月形馄饨的称呼。但很快在宋朝,角儿角子成为了饺子的名字,这也是今天饺子一名的由来,甚至说很多人认为之所以人们过年要吃饺子也是因为沾了名字的光。因为农历正月初一正是更始之时,而吃饺子就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关史料记载:“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这说明新春佳节无论贫富,家家都要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可见过年吃饺子,是明清才开始有的习俗。

而现在人们在过年吃饺子时,会在饺子里放上硬币或者糖果,祈求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能够顺顺利利有个好运气,其中饺子的各种馅料也各有其美好的寓意,可以说饺子已经和春节再也难言割舍,成了春节中最深刻的味觉基因。

如果你觉得这个系列还不错,希望你可以点一个赞关注我,或者转发让更多人看到,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们作为一个新团队十分缺乏经验,可能会存在种种疏漏,还请各位大佬嘴下留情,反馈问题。感激不尽!

图/ 络

小蓬软件工作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