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APP进校“凡进必审”

学习类App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在线教育秩序正在重建。近日,教育部官 公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下称《通知》),学习类App中色情暴力、 络游戏、商业广告、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行为,被严令禁止。根据《通知》,App进校“凡进必审”,并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在校园内,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使用,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

最严APP监管令下,政府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教育企业如何在政策下健康发展?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政策的出台对他们的使用是否产生了影响,如何更好地借助学习APP实现教育公平?

专家建议建立在线教育平台的信用退出机制

去年10月互动作业APP涉黄的新闻引发教育行业的“地震”,一些“滥竽充数”的APP也被挖掘浮出水面。

在线教育平台曝出的乱象,引来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一轮轮规范和整治。此次出台的《通知》延续了2018年政府部门规范学习类App的政策方向。2018年4月,国家“扫黄打非”部门发起保护未成年人的“护苗2018”行动,教育类App首次被列为重点整治的对象。

2018年11月26,教育部 站发布《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由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其中专门强调了“强化在线培训监管”。

今年1月2日,教育部再次发文,更加明确地对学习类APP是监督管理。这次强监管措施,不仅阻拦了试图打进学校市场的新入场者,对于依赖学校市场、已成规模的学习类App公司,《通知》导致其商业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如进入全国13.6万所中小学的一起教育科技发布公告称,正积极在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新规的积极态度,也有利于企业完善自身,加快其规范化进程。

“教育部的这个通知很有必要。当前在线教育平台鱼龙混杂,一些平台只顾追求利益,不顾教育环境和效应,放弃了 会责任。严禁有害APP入校园,对那些‘向钱看’的平台企业施加惩罚,同时也是对优质在线教育平台的一种负责。”教育专家、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表示,在线教育平台企业应坚守底线,主动承担企业责任,积极响应备案“黄赌毒”有害信息和收费等事宜,这样才是对整个教育负责。同时,不妨建立在线教育平台的信用退出机制,对多次“犯规”的平台实行下架。

一线教师表示将更小心谨慎使用学习类APP

根据《通知》,App进校“凡进必审”,学校首先把好选用关,严格审查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并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在校园内,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使用,教师不得随意向学生推荐使用任何App。

对于哈尔滨一四一中学的李爱华老师来说,她认为对学习类APP进行备案和问责后,会让一些基层学校和老师在使用时更加小心谨慎,甚至会出现拒绝的现象。李爱华特别提到,其实教育部文件对于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也没有“一刀切”,这有助于让一些真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的软件发挥作用。

李爱华所在的哈尔滨一四一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对于学习类APP的使用她感触颇深,也确实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我班上的孩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或者留守儿童,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班里的这些农村孩子,很多英语特别差,有些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读不好,至于考试,不少人平时都只能得二三十分。两年以前,对于这里的很多同学来说,学习英语还是一件枯燥乏味、颇为痛苦的事。”李爱华称,自己先后尝试过多款学习类APP,如电子白板、微信群、一起中学等信息化产品。她认为学习类APP让她多了一位“教学助手”,帮助从复杂机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一个教师从“纯粹知识传授”到“全面育人”的转型。 “尤其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听说读写特别重要。对于英语基础差、发音不标准的孩子们,学习类APP显得更具意义”,李爱华表示, “现在我们使用的一起中学APP有两年多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对他们帮助也很大。对照教育部的文件看,这款APP比较合规,也打算继续使用”。

山东肥城市王瓜店镇中心小学校长张益强也尝到了使用学习类APP的甜头。该校老师通过学习类APP和其他信息化产品,实现了“课内智能交互教学”,学生们也可在课外进行“家校智能交互学习”。

张益强介绍,现在每一天,该校学习APP的完成率都达到了100%。而从单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实验班的学习成绩平均分达到99.74分,足足比普通班高出20多分。

逐步建立学习类APP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政策的出台会倒逼整个教育行业更加规范化。对于一些超纲学习、不符合教育规律、涉及到黄赌毒的APP肯定不应该再成为我们推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未来,符合教育规律、有教学效果的、踏踏实实做教育的,一定会留下”,一起教育科技创始人兼CEO刘畅接受采访时说。

2019年开始,学习类特别是校园类App将要面对的是长期政策监管。如何建立监管机制也是不能回避的话题。根据《通知》第四条,特别强调探索学习类APP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进一步完善学习类APP内容要求、审查标准和监管办法等,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逐步建立学习类APP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教培机构,都是个性化教育的参与形式和力量,政府要建立合理的监管体系。“政府要降低准入门槛,将前置审批改成备案制度,把教育行业参与者尽可能纳入监管体系,并通过有序的市场竞争,促进教育机构规范经营。而且应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来促进教育机构良性竞争,让市场进行优胜劣汰。”

而对于农村地区,如何让学习类APP发挥更高效的价值,教育专家、重庆大学教师刘海明认为,农村学校不能放弃教育信息化,但是怎样形成规模、探索建立信息化教学教育的长效机制,也很重要。

刘海明建议,在落实教育部的这则《通知》时,教育部门可以依据地方实际,适当对学校和教师放权,鼓励、引导农村学校探索教育信息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月4日
下一篇 2019年1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