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 ▏智慧工地——为建筑业减重去疾

与建筑行业与安防行业的巨量市场规模相比,智慧工地的市场体量显然远远不及,细分场景也有不少差异点,但“小而美”的智慧工地有序推进,将使得相关产业大为受益。

高速发展步伐不停的建筑行业实则面临着一系列行业痛点,相关企业纷纷以精细化管理举措来实现降本增效,以求突破困境、改变现状,业界人士认为,“现阶段实现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工业化生产是关键,现代化管理是基础,要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来改造建筑业这个传统行业。”

从这个角度而言,体现全新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智慧工地是建筑行业信息化的重要符 ,是其消除顽疾,实现“高效”、“绿色”发展的助推器。

安全、高效与精益的价值

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和支柱产业。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让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有了更多探索路径。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 告(2017)智慧工地应用与发展》为建筑行业给出的发展策略是,“智慧工地让现场人员工作更智能化,让项目管理更精益化,让项目参建各方更协作化,让建筑产业链更扁平化,让行业监管与服务更高效化,让建筑业发展更现代化,将成为建筑施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所占范围广、地形多变、人员混杂、材料设备繁杂、管理流程琐碎是建筑行业工地上的常态,传统人工巡视、手工记录等方式与大型项目提优管理矛盾重重,智慧工地的出现让此情形有所改变。

可以说,同时兼顾施工方与监管单位双向诉求的智慧工地,是解决当前工地管理难题的最佳方案,也是建筑行业“互联 +”应用典范。

广联达高级副总裁兼CTO云浪生将智慧工地定义为,“综合应用BIM和云、大、物、移、智等数字化技术驱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升级的新型技术手段,通过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各关键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工地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从而构建项目、企业和政府的平台型生态体系”。广联达研究院院长刘刚则在题为“智慧工地应用发展与实践”的 告中指出智慧工地的价值可以从五大方面来感知:“第一,劳务管理方面,可以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场,有效进行班前交底和安全教育,实时掌控项目人员信息,及时决策;第二,机械管理方面,智能吊装机械、智能加工机械等让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有了机制保障,机械利用效率提高70% 以上,智能加工机械代替人工效率提升20 倍;第三,材料管理方面,提前制定出耗用资源计划,高效寻找到更合适的价格采购,进出数量高效控制以防控项目成本风险;第四,方案与工法管理方面,更可视、更精准、更及时地制定方案,有效预控风险,工法视频化更有效地指导作业;第五,生产与环境管理方面,用APP 能及时掌握环境信息,现场任务管理切实受控,进度目标得到保障。”

涉及政府端、企业端、工地端三方的智慧工地想要有序发展,势必要做得更为“下沉”。对此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张建平认为,“智慧工地的目标是提升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其实并不神秘,可以从建造技术智慧化、管理智慧化两个层面去理解。建造技术智慧化,一方面是完成人工操作难以完成的工作,如用机器人去完成危险作业;另一方面是超越人的感知提升施工建造水平,使施工过程在技术上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如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自动获取梁等构件的受力、应变情况等监测数据,以便更精准地去把控施工质量。管理智慧化,则是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层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收集分析历史数据,总结历史经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提升决策水平。”

对于房地产企业与物业企业来说,智慧工地的前端建设也大有帮助,消费者看重的“数字家园”建设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时段就已经开始,智慧工地不但为建成项目的设备管理、远程诊断与维护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让物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刘锦章指出,“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智慧建造作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的产物,对以科技创新促进传统建造方式升级,提高项目管理和生产效率达到精益建造,推动建筑行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智慧工地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 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智慧工地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9.1亿元,同比增长24.03%;智慧工地所涉及的各类软件中管理类软件与计价软件、算量软件使用频次最高。

人脸识别与劳务实名制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BIM技术的应用、VR技术与安全教育结合、塔吊安全检测技术、智能化喷雾降尘及环境监测系统……

智慧工地上的各种新颖技术与模式为工程施工带来诸多便利,比如,每道工序都事前、事中、事后拍照上传,全部由 上 检、审批, 过程保留痕迹,随时可以追溯,从源头上遏制过程造假、管理漏项等问题;能及时“看”到违规行为、“听”到噪音、“闻” 到粉尘,监控设备与喷淋设施联动,实现监控与治理两手抓。

智慧工地建设无法一蹴而就,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智慧工地是一系列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但企业不能一味追求新技术的整合;只有从提升生产效率、业务管理水平、企业效益出发的集成应用,才是真正有效的智慧工地。

企业出于自身需求开展智慧工地应用,并将其上升至企业战略发展层面,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身为“基建狂魔”的我国有近50万个工地遍及全球在进行施工,其中传统工地为多。

更多应用于重点项目是智慧工地推广中的难题,复杂程度高、参与方多、难度大的项目应用率较高,但其占整体产业比例不高,大量项目依然采用传统方式推进建设过程或引入信息化程度不够,几成摆设,更别提对智慧工地的集成应用与延展性应用。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18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