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移动医疗APP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旗下【起点学院】推出产品经理“365天”成长计划,BAT大牛带你学产品!

日前,第三方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 Data发布了《2015年移动医疗行业数据 告》。根据 告内容,截至2015年4月,移动医疗用户规模为0.9亿,移动医疗市场尚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横向比较各类O2O应用,移动医疗在过去半年内用户覆盖量增速达208%,在O2O各领域居首位。一方面是庞大的移动医疗市场需求和不断增长的用户规模,但是另一方面移动医疗应用利用率低,用户使用频率低。两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虽然与患病本身是低频偶发性事件,患者只在需要看病或者咨询的时候才会使用移动医疗APP,因此移动医疗APP使用呈现低频次状态的原因有一定关联,但是更深层次暴露的则是我国移动医疗APP市场发展面临的普遍困境。

功能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

目前我国各类通过认证的移动医疗APP数量已达到2000多款,但是绝大部分APP在内容和功能方面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预约挂 、问诊咨询、资讯文献、医药服务等几类。其中预约挂 类APP占APP总数的31.3%,问诊咨询类APP占30.3%,资讯文献类APP占16.2%,医药服务类APP占12.1%,市场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消费者难以辨别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移动医疗APP在消费者端下载和使用量都较小。

平台良莠不齐,隐私难保证

移动医疗APP平台建设良莠不齐,大部分医疗资源难以核实,医生资质信息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现象,造成患者的不信任。同时由于互联 时代隐私泄露现象泛滥造成了患者对个人健康隐私信息泄露的普遍担忧,而移动医疗APP在这一方面也暂时未能提供确切的保证和有效的做法。

法律法规缺席,风险系数大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关于移动医疗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移动医疗行业可能出现的医疗纠纷等风险及处置未作明确规定,造成使用移动医疗APP的患者风险系数增大,从而影响使用的积极性。

随着政府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加快、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规范,移动医疗APP使用的外部环境将会得到优化,风险系数的降低将会渐渐打消患者的使用疑虑。但其中更关键更核心的是移动医疗应用要练好自身“内家功夫”。只有移动医疗应用本身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优势与潜力,真正解决我国传统医疗行业的难题。那么,一款移动医疗APP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移动医疗市场走出困境并发展壮大,到底需要怎么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寻找出路。

一是抓住用户痛点,提升用户体验。

我国传统医疗一直饱受诟病的问题主要有院内就诊“三长一短”、小病挤占专家 导致挂 难、诊前分诊难导致过错 等,这些无疑都是用户痛点所在。抓住这些痛点,定位APP产品的核心功能,积极整合资源,创造良好的用户体验,既方便了患者就诊也为移动医疗APP创造了价值和市场。 如微医APP为了解决预约挂 难问题,将挂 环节前置到去医院就诊之前,节省患者时间,受到了很多患者的极大欢迎,移动端用户规模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覆盖率领先。春雨医生为了帮助人们在诊前了解自身疾病情况,使不需要去医院的人节省去医院的资本,提醒需要去医院的人去医院,开辟了“轻问诊”模式,实现产业效率的优化配置,避免了资源浪费,积累了大量移动端用户且仍然在快速增长。家庭医生在线APP为帮助患者找到最合适的医生,设置“找好医生”版块,根据用户的需求以各种素质综合为标准为用户推荐全国各地的医生,并提供在线专家预约、住院安排、会诊预约等绿色通道,切实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其移动端下载量在同行业位居全国第二。

二是增强用户粘性,积累数据资源。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保护患者隐私。

移动医疗企业在APP研发和运营中应加强平台建设,一方面要提供明确经过认证的丰富优质的医疗资源,完善规范医生资质、履历等信息,逐步赢得患者的信任,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手段支持,严格管理数据库资源,保证患者隐私,避免患者隐私泄露。

在美国,很多移动医疗企业都会按照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IPAA)的要求来做,如在公司设立首席合规官,员工进行HIPAA培训,隐私信息加密等操作来保护医疗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双管齐下,才能消除用户使用移动医疗APP的后顾之忧,争取用户的信赖和支持。

总而言之,在移动医疗行业如火如荼展开的今天,移动医疗APP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发激烈。只有练好“内家功夫”,增强产品竞争力,牢牢抓住用户,移动医疗应用才能突破发展困境,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专栏作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5月15日
下一篇 2015年5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