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滴滴专车正式推出企业出行服务,主打企业商务用车市场。在正式上线前近一周的测试中,已有腾讯、蒙牛、中国移动、电通、普华永道、华尔街英语、大陆汽车俱乐部、北京经开等企业与滴滴合作。据滴滴所说,目前合作企业已超过千家。
滴滴企业出行服务的目标用户主要以国内中小企业为主,目前该服务已经在北京全面开通,其他专车上线城市也将陆续开通。滴滴企业出行服务与企业采取公对公结算形式,用户在使用企业出行服务时无需再安装app和索要发票,可直接通过滴滴企业出行服务PC端入口,实现一键式约车、代叫车、异地预约或实时叫车功能。目前,滴滴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具体包括:接送客户、高管用车、员工出行、差旅服务、会议活动、团建出游等。
专车上线以来争议不断
滴滴专车自上线以来就饱受争议,甚至还遭受官方的“黑车”大棒。早前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回应滴滴专车是否属于黑车时回答“是黑车,营运不合法”,曾激起千层浪。上海开始查扣专车,沈阳、南京、济南等地陆续出现出租车司机罢工的情况。
就在专车成了众矢之的岌岌可危时,交通部表态:“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交通部也声明了一点,那就是不允许私家车接入专车。这一表态等于间接承认了滴滴专车等专车软件的合法性。
即便如此,目前在一些城市,地方交通部门对滴滴专车等专车服务仍保持“禁止”态度。从去年8月19日推出滴滴专车服务以来,近日,山东淄博和潍坊都相继把专车定位成“黑车”。已经有几个地方的交管部门出来表态和行动:上海交通委定性是“黑车,营运不合法”,且一次性查扣了12辆车;山东淄博定性说“通过任何打车软件从事出租客运均属非法行为”;重庆索性查处Uber(优步)培训点,定为从事黑车经营。
北京更为严厉。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新闻发言人梁建伟表示,目前执法人员查到的所有使用滴滴打车、易到用车以及快滴打车软件来提供专车服务的,全部属于“黑车”运营。
政策法规亟待出台
梁建伟介绍,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4条,利用 络平台和手机软件预约租车属于未取得运营资格擅自从事非法运营。根据2014年发布的《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关于严禁汽车租赁企业为非法营运提供便利的通知》,严禁把私家车辆或其他非租赁企业车辆用于汽车租赁经营。
根据这两项法规,北京市认定,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快的打车等公司的专车服务属于“黑车”,并做出处理规定。对此,各打车公司都很委屈。
滴滴打车公司副总裁朱平豆表示,不能说他们是“黑车”。朱平豆认为,“黑车”有“四无”,即司机和乘客之间信息不透明、价格不透明,没有任何组织管理,无法进行监管。而滴滴专车属于创新模式,车辆、司机、乘客之间信息透明,通过信息平台、计价系统,实现计价和付费。
易观国际分析师徐昊认为,“专车服务没有运营资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因为专车服务这一市场本身就缺少相应的政策规定,如果以运营资质来限制,那么专车服务就需要直接取缔。其实这个服务更主要的是在于限制私家车或“黑车”的介入,因为这些车辆的安全很难被保障。
滴滴专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刚开始饱受争议在所难免。当下亟需做的是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加入专车的合法营运车辆进行统一、详细的界定,对专车合作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进行相应的整顿规范。此外,在用户乘车和司机驾驶安全保险等方面也要出台统一的标准。
大势所趋 滴滴急流中勇进
据悉,我国出租车行业主要有三种模式,北京模式、上海模式和温州模式,其中北京模式是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即承包经营模式;而上海模式则是产权和经营权统一并由公司规模经营,即公车公营模式;而温州模式则是产权和经营权统一并由个体经营的模式,即个体经营模式。
作为业内资深人士,贾新光表示,目前传统的出租车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者出行需求,而监管部门仍旧是原有的管理方式,使得不管是司机还是乘客,都对目前的传统出租车行业有不满意的地方,包括司机质疑最大的“份子钱”以及乘客抱怨的“打车难”问题。而针对目前出现的互联 专车服务,贾新光认为,监管部门不能一概否定,毕竟是一个新鲜事物,虽然对传统出租车业有冲击,但互联 现在对各行各业都有冲击,这是一个趋势。
专车服务是出行服务升级优化的大势所趋,符合也顺应人们日渐升级的出行需求。从目前的用户反馈来看,滴滴专车也确实解决了人们出行难的问题,民意接受度很高。
此次滴滴专车顺势推出企业版出行服务,在与企业对公结算等方面更加透明公开。在结算方面,滴滴系统可自动记录行程单,并设立一对一客服和后台对账系统。在费用方面,实行价格透明化,用车前系统会在企业用户预约专车时给出预估费用,并自动记录行程单,在后台也可实时查询财务明细。
从C端走向B端,是滴滴专车等专车服务从烧钱补贴模式转向盈利模式的一大节点。一方面从企业端入手可以进一步大规模地挖掘潜在用户、黏住已有用户。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企业版专车服务可大大缓解原来企业用车使用效率低,闲置状态严重的问题,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