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投资者掉坑里的造假案,中介难脱干系?冤吗?

红刊财经 赵康杰

3月21日,*ST昆机披露《关于在2016年年度 告审计过程中发现以往年度可能涉嫌财务违规的重大风险公告》。公告显示,在2016年年度 告审计过程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发现在2016年年度公司存在存货不实、收入跨期等问题,随即公司展开自查,并发现以往a年度存货、收入及费用等事项存在涉嫌财务违规的重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公告不仅把*ST昆机推向退市的边缘,更引起了外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上市公司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的大讨论。对此,有分析认为,国内上市公司造假屡禁不止的症结,或许也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尴尬”的角色定位所导致。

上市公司造假屡禁不止中介机构“助纣为虐”?

针对瑞华会计师事务所通过财务审计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予以曝光的行为,有人调侃称,这是开了中介机构审计上市公司的“先河”:

去年11月,红刊财经曾曝光了陆家嘴“涉嫌隐匿关联交易、自买自卖、虚增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就牵涉其中。

对此,有分析认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真不能怪中介团队,整个行业规则就是如此”——可以想象一下,上市公司给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费用,上市公司能让聘请过来的注册会计师打自己的耳光吗?如果真的被打耳光了,下次肯定就不会请了。归根结底,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将审计当成一门生意来做,“上市公司是甲方,会计师事务所是乙方,到底谁该听谁的,一看就明白”。

而上述评论则更为辛辣:拿人钱财,给人消灾,难道要去砸自己衣食父母的饭碗?既要跟客户搞好关系,又要抓客户的毛病,这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

去年11家公司造假遭处罚投资者擦亮双眼避免“踩雷”

在这种大环境下,上市公司所聘请的审计机构及其签字会计师有“出工不出力”之嫌,外加监管层处罚力度不足,财务造假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有如下13种粉饰 表的手段:虚构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收入、转移费用、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制造非经常性损益事项、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潜亏挂账、资产重组创造利润、通过投资事项对利润的调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等,在2016年11家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中,也有部分公司用到了上述部分粉饰 表、财务造假的手段,投资者需要格外注意。(对上市公司造假手段的具体描述详见证监会 站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表:2016年因财务造假受到行政处罚的上市公司及其造假手法

涉及公司 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
亚太实业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步森股份 重组对象康华农业涉嫌虚构收入
参仙源 通过向关联方销售产品虚构收入
内蒙发展 未对2013年开出的20份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账务处理
欣泰电气 虚构收入;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大智慧 通过将收取客户打新资金计为软件销售收入来虚构收入;在无法预计客户退款可能性的情况下,仍将所有销售收入满足确认条件,导致提前确认收入
福建金森 通过个人银行账户的资金转入经销商账户,再由经销商账户作为采购款转回公司账户的方式虚增拟收购对象的收入
北大荒 与客户串通签订虚假合同,虚增销售单价以及伪造不存在的销售行为,虚增收入
振隆特产 虚增收入;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工艺流程等存在虚假
舜天船舶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
现代农装 多提或少提资产减值准备以调控利润

红刊财经微信 (hkcj201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2月25日
下一篇 2017年2月25日

相关推荐